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国外现代工程教育中的“职业化”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探讨了新时代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对国外现代工程教育的改革思路、实施方法以及成效分析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国外的现代工程教育与自身的国情、高等教育战略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对本国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职业化”趋势是其共同的特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现代工程教育成功经验,尽快制定与实施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依托教学实验基地构建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依托教学实验基地,构建了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工程特色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是普通应用型高校全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基于慧鱼技术设计了一种适合家用的洗碗机。该洗碗机的体积小,并且采用接触式洗碗,模仿人工洗碗的步骤,以保证对碗清洗的干净度。设计了洗碗机结构及工作流程,并用慧鱼技术制作了实际的模型,完成了对洗碗流程的控制程序的编制。本洗碗机解决了目前市场上洗碗机体积大、用水资源过多、噪音大、一次性洗碗过多等不适合家用的缺点,将在以后的市场上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加强实践教育 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与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定位要求,并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改革,建立了符合高本校发展方向与特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实践与创新,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较高工程素质和工程技能的、社会认可的专业人才,为首都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2007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基础实验”的课程被学校评为精品课程,伴随着“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编写出版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材,将多年来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广泛应用,成为实验中心教师的共同目标.2009年《机械基础实验》的实验教材选入教育科学“十一五”国家规划课题机械类应用型本科系列规划课题.2010年完成该课题并出版了实验教材.  相似文献   
6.
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以"基于产品实现全过程"的项目驱动为依托,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始终以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为目标,通过机械设计系列课程递进式学习方法的引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程实践巧妙结合,使学生能用所学能解释工程现象,解决工程问题,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采用课内课外实践项目的相互促进,将教学延伸至课外,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自我潜能,使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动手制作产品,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机械设计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论文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 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自2000年成立以来,在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工程内涵及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构建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基础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慧鱼技术构思设计了一种水陆两用多功能救灾车。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路两栖救灾车的总体方案设计,完成了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及物理模型的制作,对救灾车的运动功能及动作指标进行了规划,最后编制完成了整体控制程序并进行了调试。该两栖救灾车结合了常见轮式车辆和气垫船的特点,又兼具了避障、防撞、原地掉头等各项特色功能,再加上多样化搭载平台的理念,具备了适应各种不同地形、不同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Working Model 2D运动仿真的机构设计.该文利用该软件对四杆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和运动分析,结合Excel实现凸轮机构的凸轮轮廓线的设计并作运动仿真.此软件简单易学,仿真过程形象直观,为机构设计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