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较之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蝗灾虽然稍弱,但仍是此期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总体气候偏凉,尤其是冬季偏冷,连续性蝗灾发生率较低。但蝗灾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扩大。幽、冀及江南的蝗灾发生年显著增加。因《春秋》灾异观的影响,此期对蝗灾的治理仍依靠人力捕杀。但也出现了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新方法。魏晋南北朝是一乱世,战争与包括蝗灾在内的灾害链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凡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有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产生于对国家或民族兴亡继绝的感情,以社稷为重,以民生民瘼为怀的抱负和面向现实的积极进取态度,这种意识往往使他们以匡时救世为已任。而匡时救世的实现取决于政府的用人得失程度,“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  相似文献   
3.
北魏皇帝的巡幸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突出的历史现象。北魏诸帝的巡幸不仅有安邦定边,宣扬国威,抚慰百姓,观风问俗等巡幸本身的特点,更有着宣扬汉化,标榜正统等特有的时代特征,且皇帝巡幸侧重点的不同反映着北魏历史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时期,由于一定范围内农民、手工业者之间必须进行余缺互剂,以及生产与交换所处条件又有着特定的历史内容,农村市场在交易主体、商品构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与同时期的城区市场、唐宋时代的农村市场皎然有别。此期某些区域的农村市场已经具备初级经济中心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城乡物产交流的中间环节,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市场是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统一市场互动体系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古代蝗灾的巫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巫提’,是邓拓《中国救荒史》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意即以今人视为迷信的方式攘再灾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灾害频度繁、强度深、广度大的国度,在灾害面前,人们的救治方法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遇灾治标、灾后补救以及在灾害认识的范围内的积极预防;另~种便是巫攘,即卜问、祈天、祭粑、造神,以求得上天和神明的怜悯和帮助。《申报))1934年7月14目有这样一则报道:‘长沙酷热。十二夜,十三午,室内流度达百度。除滨湖外,全省遭旱。省府曹代主席定十四晨赴城隍庙枢神祭庙,并禁屠宰三天。”这则旧闻说明,在过去不多久的对侯,巫捷仍是…  相似文献   
6.
《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中选录的两首赋,被人誉为“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的佳作,尤其《山居赋》的精言妙语更受后世学人青睐。《山居赋》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方轨前秀、垂范后昆的作用,也是我们研究六朝社会经济的重要史料。本文以《山居赋》所涉及的谢氏庄园为依据,论证六朝时期庄园经济的内在结构和庄园的生产经  相似文献   
7.
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是地主封建制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大变动时期。大变动包含着两大内容:一是民族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二是地主封建制生产关系的量变与更新。这两大变动,确立了魏晋南北朝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部曲和部曲制度的出现,反映了封建生产关系所发生的量变。部曲是宗法封建性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一部分依附性较强的劳动者,对其考察可以深刻了解农民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8.
对奴婢来源和数量的历史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各级官僚贵族、地主富商之间,占有和役使奴婢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占有奴婢的多少不仅仅标志着官僚贵族、各类地主的身份地位高低,气派大小,而且奴婢的社会属性发生了变化,他们在生产活动中愈来愈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奴婢的社会役使范围的考察马克思说:“在奴隶制度下,投下来购买劳动力的货币资本,是当作固定资本的货币形态,不过要跟着奴隶的能动的生活期间的消磨,逐渐地予以补偿。在雅典人中,奴隶所有者直接由产业地使用奴隶所得的利益,只是当作垫支的货币资本的利益,只是当作垫支的货币的利息,和资本主义生产内产业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连同固定资本的消磨,当作他的固定资本的利息和补偿基金来计算一样”。从这段引文中我们可以得到下列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初平元年,董卓挟汉献帝及公卿大臣迁都长安,王允深悉府库所藏档案文书的重要性,匆忙之中仍择其要者带往长安,使长安献帝朝廷保留了管理地方的信息基础。联络路径的畅通是保证政令下达的另一重要因素,虽然迁都与战乱造成道路阻隔,但地方官员和献帝朝廷都有联络的需要,他们以私行、绕道、昼伏夜行等方式打通了路径,维持着长安与地方之间的政治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