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学识过人、志行高洁的人,必定受到排挤和打击,这差不多成为古代社会的一条规律。屈原生活在一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馋人高张、贤士无名”的社会,当然也不例外。《涉江》是屈原被第二次移逐江南时的作品。这首述志诗,抓住艺术美中的最主要的审美对象——人格,表现诗人一生在与恶势力的矛盾斗争中的美德。一、运用比兴手法表现人格美比兴,是我国古典诗歌一条传统的美学原则。屈原的作品“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歌》的“比兴”传统,进一步发展为比喻、象  相似文献   
2.
又是盛夏,学校西花架上的爬山虎如童话中神奇的豆茎一样疯长,绿成化不开的一片。我拉着小其踩着体育老师“解散”的尾音冲向小卖部。我们站在冰柜前贪婪地看着阿姨拿出还咝咝冒着冷气的可乐,将早被我们汗水浸湿的几张零钱可怜巴巴地展平放在柜子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