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场弥漫着怀旧气息却又很清新的展览在北京火了一把,此即于皇城根北街中法大学旧址老式四合院内举办的《2012中国·法国:百年对话》展。该展简明扼要地将20世纪中法文化交流的集体记忆——“教育合作,留学派遣”重新展现在北京公众视野中。  相似文献   
2.
端木美 《留学生》2010,(12):40-41
敬爱的钱学森先生离开我们一年了。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直苦苦萦绕在中国人民心头.成为一种可以称为民族伤痛的国问。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元月30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瑞士分会与华文出版社联合主办2005年新春联谊会暨新书《在瑞士的岁月》首发式。与会嘉宾有:瑞士新任驻华大使丹特·马提内利(DanteMartinelli)先生和夫人;瑞士使馆文化参赞施罗凯先生夫妇;瑞士使馆办公室主任梅约克先生夫妇;瑞士商会会长埃尔钦汗等;瑞士联邦旅游局北京办事处代表冯辉小姐等。此外出席活动的还有四位中国驻瑞士前任大使:田进、蔡方柏、辛福坦、周子忠。会上首先由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瑞士分会会长艾波致词,他指出今年的联谊会与往年有所不同。2005年是中瑞建交55周年的特殊年…  相似文献   
4.
端木美 《留学生》2015,(1):48-53
2015年将迎来中瑞建交65周年。在此之际,我想到自从1992年欧美同学会瑞士分会成立以来,我有很多与瑞士驻华大使馆联系的机会,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也认识了许多瑞士驻华大使们,双方有着良好的友谊,应该算民间外交成功的范例。希客,着迷中国当代艺术的大使20世纪90年代瑞士分会成立后,我们最初认  相似文献   
5.
坐落在南河沿大街、毗邻菖蒲河公园的欧美同学会今天拥有万余名从五大洲归国的会员,已经蜚声国内外。在所属14个分会中.留法分会人才辈出、俊秀醒目,在当代中外关系史上、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端木美 《留学生》2012,(6):61-62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读了这部《金色的回忆—_新中国首批留法学生的故事》。我为这段鲜为一般人所知的历史片段所深深感动。它为我们开启了一座宝贵的时光隧道,把读者带入近半个世纪以前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特殊年代,生动地展现了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共和国的忠实儿女的人生轨迹。他们是年轻的新中国外交、教育政策演进的亲历者和历史的见证人。岁月曾经把他们留下的青春痕迹匆匆地淹没在繁嚣的尘世中,他们默默地为艰辛地养育了自己的共和国母亲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和生命。但是,几十年来,这个优秀的群体仿佛被遗忘、仿佛将要永远留在历史的断层中。  相似文献   
7.
端木美 《留学生》2013,(3):53-55
吴冠中与端木正,当这两个名字放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中:吴冠中之于美术界,端木正之于法学界,都是赫赫有名的泰斗式人物。但是他们在百年历史的欧美同学会中有着共同的位置:他们同是20世纪40年代“二战”后的留法学子,他们同为50年代初毅然归国效力新中国的知识精英,他们都是80年代后欧美同学会留法分会的普通而又忠实的成员。在纪念同学会百年诞辰的时刻,记录下这些老会员的不平凡经历和他们的友谊,无疑会给会史增添一些亮点。  相似文献   
8.
有朋自远方来2005年4月8日,在初春细雨寒风中,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世纪大厅,举行了法籍卢森堡画家亚瑟·安日尔绘画展的开幕式。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万明坤、秘书长于隶群等应邀出席。展览主办方之一的法国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佟爱明女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赴法留学深造多年,是欧美同学会在法国的老朋友。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以跨文化交流为己任,佟爱明女士长年奔走于海外,为东西方的交流与合作牵线搭桥。早在2004年6月欧美同学会在巴黎成功举办“21世纪中国:留学人员与中外交流”研讨会时,佟爱明女士就因积极参与,给全体与会者留下…  相似文献   
9.
一、文化及其作用今天大家对文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各类人士都非常重视文化,提法上也多种多样。不仅有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将吴冠中与端木正这两个名字并置一处,也许很多人都会奇怪,因为他们属于两个看起来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吴冠中之于美术界,端木正之于法学界,都是赫赫有名的泰斗式人物。但是却鲜有人知道,他们的命运曾经有过那么多的交集,他们之间的友谊更是延续了60年:他们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二战烽烟消散时的留法学子,他们同为50年代初毅然归国效力新中国的知识精英,他们都是80年代后欧美同学会留法分会普通而又忠实的成员,同时也是现代中法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