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4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明代《登科录》是迄今影响最大的记载进士中式年龄的专门科举文献,但其中也存在诸多讹误,特别是中式者年龄误差较大,因而严重影响了其史料价值。文章依据当事人《墓志铭》《神道碑》《寿序》《行状》等更为可信的资料记载,对嘉靖三十八年、嘉靖四十一年、隆庆二年、万历二年等四科《登科录》中的29名进士的中式年龄进行勘误,确证这29名进士的中式年龄存在讹误。  相似文献   
2.
明代《登科录》是研究明代科举的第一手核心文献,依据时人对当事人所撰墓志铭、神道碑等更为可信的记载,确证建文、永乐、嘉靖、隆庆朝《登科录》对上三代直系亲属履历的记载存在23处讹误。  相似文献   
3.
明代南直隶鼎甲进士共有65名。其地域分布广泛,反映出明代南直隶重视文化教育,科举之风盛行;同时又明显呈现不平衡性特征,反映出各府、州、县科举实力不均衡,是各地在人口、经济、交通、教育、政治、科举氛围等方面所存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明前期南直隶鼎甲进士出自平民家庭者占比为33.33%,后期则下降为9.09%,这主要是由于明后期南直隶鼎甲进士出自官宦和仅有学校功名家庭的数量明显增多造成的。官宦家庭对其子孙中式的影响并非主要凭借政治特权,而是主要依其家庭有利的经济、教育文化条件和科举氛围并最终通过子孙自身综合实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明代注重儒士的选拔,社会良民经地方有司荐举至中央,再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得以确认"儒士"身份。明初,士子由地方有司保举以"儒士"身份应举。正统九年后,士子须通过"科考"后才能使"儒士"身份合法化。此外,社会良民因擅长书法、篆刻等技艺经考试选入礼部铸印局及明朝其他部门中,也可获得"儒士"头衔。  相似文献   
5.
依据墓志铭、行状等更为可靠的记载,确证正德至隆庆朝14科《进士登科录》51名进士的中式年龄存在史实讹误,应试者谎报中式年龄应是主要致误之由。  相似文献   
6.
张廷玉《明史·职官志》是研究明代职官制度不可缺少的参考文献。据《明实录》、《国榷》等文献考证,可知该《志》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存在讹误5处。  相似文献   
7.
预告登记制度是不动产物权变动和登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债权人的权利,维护市场信用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新颁布的《物权法》在第20条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规定了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发生、效力、失效问题,内容相对完整,具有积极意义,但仍有不完善之处。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真正有效发挥作用,还需对该制度具体实施制定操作细则。因此,作者对扩大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发生条件、法律效力、预告登记推进的程序等方面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