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章认为,近代西方各国在对我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还纷纷利用教会组织,对我国民族地区进行宗教渗透与侵入,而许多传教士秉承残民当局的旨意,深入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刺探情报,测绘地图,勘测地形,勘探矿产资源,收集各民的社会历史资料,为殖民主义国家侵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在殖民当局的庇护下,教会势力不断扩大,有恃无恐地干涉地方内政,包揽词诉,任意践踏我国主权,挑拔民族关系,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圈占土地,剥削和掠夺各族人民,不遗余力地对民族地区进行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化渗透。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的装饰活动中,贯穿着格调鲜明的两条主旋律,一是采用天然的树叶、树皮、藤条,利用麻、葛、棉等植物纤维和蚕丝、羊毛等动物纤维制作各种服装,再辅以自然环境中的兽牙角骨、皮毛尾羽、竹木花草、金、银等自然之物来装扮、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社团语言学习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表明,在英语教学中利用社团语言学习法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设感情纽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瑶族头饰作为瑶民外部形象的显著标志和一种独特的价值实体,它除了凭藉竹木花草、动物羽毛等自然之物和经过人类心智加工诸如丝线、布料、银簪、银钗、头针等艺术品作为其基本的文化符号外,在装饰活动的整个行为过程中,还意蕴着头饰主体人的希望、要求、主观意识、道德准则、信仰追求、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与复杂丰富的社会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和强烈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影响和促成民族融合的相关因素及民族融合的途径   (一 )互补互惠的族际经济联系与民族融合经济关系是民族间的基本关系和必然联系 ,所以 ,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是要受经济发展规律支配的。在服从经济支配的前提下 ,民族融合自身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基于生态环境和社会传统的多样性 ,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传统经济区域呈现为南北三个发展带和农耕、畜牧两个大的经济区。从南北方向看 ,秦岭—淮河以南是以汉族为主体经营的水田农业发展带 ,秦岭—淮河以北至秦长城是以汉族为主体经营的旱地农业发展带 ,而秦长城以北是历史上以北方民族为主体经…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讲到民族关系时,民族融合是一个频频出现的词语。那么,什么是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民族大融合,以及民族融合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式又如何?今天,正确地把握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8.
南诏文化是在西北秦陇地区的氐羌文化、湘沅地区的楚文化以及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大量汲取中原文化特别是唐文化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来的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一个子文化。在云南古代文化史上,它上承爨文化,下启大理国文化,是一种继往开来传承性较浓的文化,在其文化积累、凝聚、冲突、变迁、盛衰等一系列动态发展过程中,贯穿着一条格调鲜明的主旋律—拟唐。即模拟、汲取、效仿、借鉴中原唐文化,奉中原文化为正朔,并把这种拟唐定格在民族的文化心理变迁之中,以“和”、“战”两种拟唐方式为主,在静与动的矛盾统一体中,开了一代文化模拟的典范,带来了云南和祖国内地文化的紧密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10.
本针对扩招以来地方农业院校新生英语能力呈略有下降的趋势及教材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随时代的进展而提高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高校一年级新生进行有计划的听力训练的教学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