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同学们对儿童诗创作渐渐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迈进了六年级的大门。六年级--众所周知的小学阶段学习压力最大的年级。对于经常任教六年级的我来说,同学们即将面临的作业负担、考试压力、升学压力等再清楚不过了。以我的经验来看,即使每天都给学生布置抄写词语的任务,每周加写一篇习作的任务,恐怕也不会遭受非议。毕竟,这是为升学服务嘛。但是,每周创作一首诗,只怕不行,因为考试又不考诗歌创作。而且,紧张的日子里,哪里还有写诗的闲情雅致?  相似文献   
2.
正A两个月了,同学们诵读了大量儿童诗和现代诗。教师的职业敏感越来越强烈地提醒我:班级已经形成了儿童诗创作的氛围,已经具备了儿童诗创作的条件了,可以试着启动了。2012年4月的一个放学前,我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明天我们将进行首次‘儿童诗创作大赛’,主题是‘真善美’。今晚就回去思考思考,准备准备吧。""啊?——"底下一片哗然,"老师,我们哪会写诗啊?"我也注意到,很多同学脸庞是兴奋的笑容。我微微一笑:"相信自己!"  相似文献   
3.
管晓成 《阅读》2007,(10):22-23
我们一些同学描写人物外貌时经常这样写道:"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读起来感觉蛮生动的,可是细细一品味,发现符合这样描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校园里到处都是啊。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笔下的人物特别、有个性呢?  相似文献   
4.
"童年遇见诗"写作课程的结构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者的引领、催生、启发.这倡导的是教师研究儿童,以发展的方向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建构丰富的创作体系.二是儿童个体的主动创造.这给予儿童自由的创作环境,相信儿童,启发儿童,激励儿童,呼吁个性发展.这两个体系逐渐形成了"童年遇见诗"写作课程实践的双翼.  相似文献   
5.
正"老师,老师,班级发生‘战争’了!"我火速冲进班级——原来是小林和小飞打架了。我就纳闷了,这两个可是班级中出了名的好哥们啊!此时呢,两人脸红脖子粗,各说各理,互相指责,眼里全是愤怒,语言全是利剑,如此情形,出人意料。怎么办?追问来龙去脉?看他俩那个样子,估计没什么效果。我干脆先请他们俩到隔壁的小教室单独坐着,先冷静冷静再说。过了一会儿,我去办公室拿来了两页纸,上面就是我的"密招"。  相似文献   
6.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在诵读儿童诗教学中,怎样"打开创作的源泉",把学生带进儿童的世界,让他们一个个"妙笔成诗"呢?我开始琢磨起来。实践告诉我,诵读可以敲响儿童诗创作的大门,让儿童诗悄然进入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入其眼、出其口、润其心。  相似文献   
7.
18世纪的德国学者奥尔格·哈曼曾说过:"诗是人类的母语",几乎每个民族的祖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诗歌作为最初的文学形式."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这是教育界耳熟能详的教育箴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都是一位诗人,只要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就能弹奏出最美妙的乐声."可是,一线教学中常常是这样:作文几乎成为儿童书面表达的唯一方式.但很多教师也渐渐开始反思:作文的标准化、考试的功利化已潜移默化地"逼迫"儿童习作走向丧失儿童本真语言特质的所谓"高端化""成人化".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儿童诗创作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主要侧重评价的反馈和激励的功能层面,从而激励每一个学生喜欢创作、积极创作儿童诗.  相似文献   
9.
<正>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都能在课后习题的过程中显性呈现。教师应当基于学情,研究教材,用好课后习题,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管晓成 《阅读》2011,(12):21-23
很多同学都会问:怎样把作文写好呢?很多人会告诉我们:要观察。可是怎样观察呢?下面这五招教你掌握观察的方法。1定目标法国大作家罗丹说:"最美的题材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人和事物。"我们来问问自己:一天下来你记得老师和同学的穿着吗?能够说出你们家楼道的台阶有多少级吗?还有学校的花坛数量和小区的楼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