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青春生命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我说是热的涌动。这种热,就像是促使生灵万物勃发的永动机,触于目,动于心,激奋在永远向上的灵魂。这种热,把生力的跃动注入钟灵。这种热,是生命的永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逐步形成了彰显学生自主参与,创意阅读的"个性阅读"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然而当前不少教师对这一要求的解读失之偏颇,笔者将就这一问题阐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总结出的更为有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立体多维阅读,进而提升个性感悟。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审美教育提出了要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的课程。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地渗透审美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要写出具有积极意义的“美”文来,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这种“发达的、细致而敏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具备“美”的眼睛和头脑。在观察生活、思考社会的基础上,通过记叙事件、阐述道理,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阐明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使精神、良心、情感、信念受到触动与荡涤,批判假丑恶,赞扬真善美,从而最终达到关照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缪亚群 《语文天地》2011,(20):24-2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诵读这样的诗句,眼前总是呈现出一幅幅色彩艳丽的优美画卷,仿佛一股清新的春风注入我们的心灵,让  相似文献   
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品读这些诗句,我们总会置身于一种美的诗境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诗人是如何创设出这样美的诗境的呢?显然,这得益于诗人所描绘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白帆”、“红日”这些色彩明丽的景物。人们常说“多彩的世界”,正是色彩构成了我们绚丽多姿的世界。自然,我们中学生写作文,也应观察色彩,品味色彩,描绘色彩,为作文增添一份色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