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古典文学研究的方法,这几年讨论很多,引进不少新方法,一个比一个新,这说明方法多元化了。我认为,这是好的,只要有利于解决问题,什么方法都可以用。当然,在当代文学和文艺理论里能运用的方法,在古典文学里不一定能行得通。研究方法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研究对象;其次,取决于研究者的学问气质和思维习惯。不能说某种方法是万灵的,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个人各种条件的不同来决定。就古典文学而言,这些年来的研究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史料的研究,包括作者生平考辨,作品校勘辨伪系年,  相似文献   
2.
杨慎坚守程、朱理学,反对阳明心学,而他的思想中却有与阳明心学相似处.杨慎反对泥古,主张自树立,与其时之文学复古思潮异趣;但是他的文学观念中却有复古的成份.杨慎批评复古思潮宗杜的倾向,崇汉魏六朝,与其时复古思潮宗盛唐异趣;但是他同时又赞美盛唐.杨慎论诗持重情说,但是在实践中又往往以理碍情.他的文学观念中交错着多个文学思想来源,与两个文学复古思潮之间出现的多元文学思想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们文学史所写的,只是对于文学现象的一种理解,还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我们讲文学史的时候,不要对学生说,李白是这样,杜甫是这样,这就是真理!最好是说,李白可能是这样,杜甫可能是这样,但还有不同的看法。讲授文学史的一些思考●南开大学罗宗强教坛一得学史讲什么。这是一?..  相似文献   
4.
汉初是尚黄老的,思想较为宽松。汉武帝时期定儒术于一尊之后,思想领域统制的色彩便浓厚起来了。而关键所在,是儒学成为官学,与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政治权力的性质。定儒学于一尊,在汉王朝的发展和在思想史上的是非得失,可研究者尚多,暂且勿论。这里涉及的只是它对于士人思想的影响。董仲舒当年上天人三策时,对于定儒术于一尊的目的已经说得很清楚: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相似文献   
5.
翻检国内(除台湾省外)152种社会科学刊物,发现有关唐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文章,1984年一年还不足二十篇,比唐代诗歌、散文的研究少得多。可见,在唐代文学研究中,文学理论仍是一个较少为人注意的领域,而且,对这个领域的研究,面仍然较窄,重复过去的较多。这一年最足以引起注意的,是裴斐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4年12月18日)发表题为《白居易诗歌理论与实践之再认识》,对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评价。三十余年来,在我们的文学史和文学研究专著专论中,差不多是异口同  相似文献   
6.
明代万历以后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历史变化 ,于弘治、嘉靖年间就初步呈现在吴中这样的敏感地区。本文选择当时代表这一变化趋势的一群吴中士人为考察对象 ,深入剖析其放贷为商等生活行为以及“寻个好生涯”的思想意识 ,并进而探询其与崇尚真道学讲求真性情之间的辨证关系 ,揭示出当时吴中士人徘徊在儒家传统生活模式与世俗人生追求之间的士风特征。  相似文献   
7.
感悟人生     
在现代社会,研究古代文学常常被看作是一群寂寞的人的事业。每有亲戚朋友问我:你研究这些有什么用?我的回答是各从所好。学术研究的动力是兴趣,没有兴趣的研究很难有好结果。社会的文化构成是多层次的,不同的学术领域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内部联系,谁也离不开谁。我们往往只看眼前,去衡量有用与无用,而忽略了一些看似无用而其实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灵魂的基础学科。古代文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传统和浓郁的人文精神,其中反映诗人感悟人生,家国情怀和珍视友情的作品是这种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诗歌教学应该重视对青年情感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文学思想反映了唐代诗歌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特色。他总结了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经验,又开启了中唐诗歌创作的先声,从理论上作好了从盛唐到中唐发展的准备。如果说,盛唐的诗歌理论主要是提倡任情率真、质朴自然的话,那么,中唐的诗歌理论的主要倾向则重在讽喻。盛唐追求任情率真、质朴自然,与之相联的是倾向于理想主义,倾向于抒情,倾向于虚,重天赋;中唐重在讽喻,与之相联的是倾向于反映人生,倾向于言志,倾向于实,重功力。杜甫则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0.
寻根寄语     
~~寻根寄语@罗宗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