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传播信息的媒介。它的本质是思想和感情,在教师进行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课堂上语言教学的作用勿容置疑。然而在“言传身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或其他方法作为自己思维的提示,暗示学生应该怎么做或者不应该怎么做.使自己的教学过程不被干扰或打断.课堂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我暂且把这些方法称为课常上的非语言教学手段,如果能恰当运用这些方法.一定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我的体会浅略地说一下课堂非语言教学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建鸿 《现代语文》2014,(6):132-134
南朝梁的文学家吴均创作的山水小品《与朱元思书》开篇写道:“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其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如果用来比喻学生作文的心理,那是一种“不拘一格,独抒性灵”的自由情态。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强调了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造力的.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误区.一是由于过分强调学生自主,从而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二是追求空洞热闹的课堂,用活动取代对文本的感受品味,造成表面的繁华.三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天马行空,教师不但听之任之,还美其名日"个性化阅读"或"创造性阅读",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很低的层面上徘徊,无法延伸.为使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步入正轨,我们必须要走.出以上三种误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