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教学观摩赏析会上,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使用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执教的“24时计时法”,课上得十分精彩,让听者感受到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特别是教学过程中,黄老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注重情感,引发创造,很好地解读了新课程的理念。一、猜一猜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生:“新闻联播”。生:“新闻30分”。生:“新闻30分”是中午播出的,不是“新闻30分”,是“新闻联播”。19∶00…  相似文献   
2.
一、内容变化。数的认识在小学主要分为认识整数、认识分数(正分数)和认识小数三大块。我们知道,《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系作了以下规定:(正整数和0统称为自然数)与以往相比,这个规定蕴含的主要变化有:(1)明确规定了0是自然数。过去教材把“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  相似文献   
3.
一、课前活动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唱首歌还是来表演一个节目呢?生:我们来表演一个节目吧!师:那好哇,请上来!(学生模仿“千手观音”的造型。)师:真棒,给她们掌声![评析:通过这个课前的小活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又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和对称美。]二、认识对称物体师:老师买了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生:想!师:是什么呢?(边说边拿出泥人放到实物投影仪上。)生:是我们的惠山泥人!师:对了,你们看,两条弯弯的眉毛,两只笑眯眯的眼睛,还有红扑扑的小脸蛋,太可爱了!师: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做过一份有关数学学习的问卷,其中有这样两道题:(1)只要记住数学运算规则、应用题的类型和算法,就能学好数学。A.非常同意B.同意C说不上同意不同意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2)需要通过做实验,推连得出结论的时候,我喜欢A自己做自己发现规律B.看老师做听老师推理C.看书上结论就行了D.多做练习就行了E.无所谓从中发现两组有趣的期报.这说明每个学生都有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把握自己学习数学的主动权的愿望。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数学。但是对这一点,多数学生还是感到迷惑。这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5.
一、收集和整理数据1.收集数据课前教师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份《学生社会调查表》,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学生社会调查表2001年11月2.汇报调查结果各组派代表到投影仪上展示。师: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些数据的?生1:打电话160、去商场调查。生2:查报纸、问亲友。……二、运用已有知识处理、分析数据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调查表中选定一组数据:全市手机用户1998年60万户,1999年100万户。师:请同学们用已学过的知识对这组数据进行计算、比较,看哪一组比较的方法多?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然后派代…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还记得吗?谁愿意说说?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教学》第十二册第53-54页选学内容:“球”。[设计思路]“球”是一个选学内容,当学完圆柱、圆锥体的知识后,许多学生问球的体积、表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看来学生对球体非常熟悉,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但是对学生而言球体的结构很抽象,为突破难点,我首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球类体  相似文献   
8.
知识点分析 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以前学习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过这类问题。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时,应创设情境,尽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在把旧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迁移应用,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课前活动生:老师,还有蝴蝶也是对称的!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唱首歌还是生:还有蜻蜓!表演一个节目呢?[点评:物体的对称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一个知生:我们来表演一个节目吧!识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考虑到三年级师:那好啊,请上来!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用他们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生模仿“千手观音”的造型)引出,促使他们投入热情去探究物体的对称性]师:同学们,美吗?三、认识对称图形生:美。师:这些对称的物体,我们把它画在纸上,就得到这师:真棒,给他们掌声!样一些平面图形。(出示图片)这些图形还是对称的吗?…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还记得吗?谁愿意说说?生:2的倍数的特征是:它的末尾数字是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