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教材简析《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19世纪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于1833年写的童话诗。这首童话诗写了一位善良的老渔夫放走了自己网到的金鱼,而他的贪得无厌的老太婆却利用金色对渔夫有求必应的诺言,无休止地索取财物、地位,最后落得两手空空的故事。它告诉人们贪得无厌、不劳而获是可耻的,也不会有好结果。只有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创造财富,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全诗可分为七层意思:第一层写渔夫把网到的金鱼放回大海;第二层写老太婆要一个新木盆;第三层写老太婆要一座木房子;第四层写老太婆要做世袭贵妇人;第五层写老太婆要当自由…  相似文献   
2.
长平之战“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或非“实录”,而是史迁“一家之言”。“二百四十人”含有“太白”星象运转中“二百四十日”的天人文化隐寓,寓指了长平的战争走向与秦并天下趋势。司马迁在吸收董仲舒“春秋公羊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求天人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巧妙地将“二百四十人”与“遗其小者”的人本倾向相缀合。在秦汉文化价值观“古今之变”的背景下,“遗其小者”则处于秦人长平“杀降”行为的对立面,是司马迁对战争手段、家族命运与个人悲剧根源的反思。“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的文本记述可谓“大一统”的天下运势中,史迁以天人文化视角尊重个体生命的反战情感寄托,是《史记》创作宗旨在列传细节之处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3.
数据治理是保障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与VOSviewer分析工具对国内数据治理研究领域800篇高水平期刊论文文献集的基本特征、研究主题及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明确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年份、作者团队、机构特征以及研究主题分布情况和研究趋势,详细剖析数据治理理论体系、数据治理技术与模式、数字经济与数据治理、政府数据治理、科学数据治理等5个研究主题的内容,并提出对我国数据治理研究的展望,为数字中国战略实施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图3。表2。参考文献8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