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学校目标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者引导学校机构和全体成员共同确定学校工作目标及其体系,并以目标为中心,明确各自责任和发挥各方面的主动精神,协调和控制育人工作进程,检查和评估完成育人任务状况的组织活动。我校于一九九五年九月开办。两年多来,学校实施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2.
主体教育的实验与思考广东深圳市松坪小学罗楚春近两年来,我们对主体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思考。现谈谈我们的基本做法和体会。优化教师培训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和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上。在培训方法上,改变过去那种一味灌输、...  相似文献   
3.
4.
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强烈与否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最大的任务之一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其内在的驱策和激励。那么,怎样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苏联“合作教育学”的革新家们为我们提供了“新思维”,现概括十法,以飨读者。 (一)教师教谬法,即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弄出错误,让学生纠正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  相似文献   
5.
1995年办校之初,我们提出了“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发展人的主体能力”的办学思想,并着手开展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为目标的主体教育实验。随着主体教育实验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课程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校主体教育实验深入开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1.内容上相对陈旧,在编排上偏重教师的教授,忽视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2.门类较多,内容繁杂,学科之间和学科内容都缺乏整合;3.教师的课程观念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忽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观念还时常左右着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连续听了高年级语文教师的20多节作文课之后,我发现,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作文教学没有一定的计划性,一些教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由此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缺乏层次性,学生的作文水平总是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在作文教学研讨会上,我指出了作文教学中存  相似文献   
7.
正以迅猛之势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我们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从哲学的角度讲,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生产者个体主动行为基础之上,并以个体(及由个体构成的生产者群体)参与经济竞争的积极性和效益作为基本推动力的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际上是利益主体的转变。在原有的计划经济运转过程中。基本的利益主体是国家以及由计划导向人为组成的生产者集体。在这种计划经济模式中,生产者个体的地位、潜能、利益、发展被置于次要地位,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  相似文献   
8.
1995年办校之初 ,我们提出了“培养人的主体精神 ,发展人的主体能力”的办学思想 ,并着手开展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为目标的主体教育实验。随着主体教育实验的不断深入 ,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课程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校主体教育实验深入开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1.内容上相对陈旧 ,在编排上偏重教师的教授 ,忽视学生的学习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2 .门类较多 ,内容繁杂 ,学科之间和学科内容都缺乏整合 ;3.教师的课程观念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 ,忽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以知识…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罗楚春 《中国教育学刊》2004,42(12):8-11,15
教育的生命观是指生命是整体的存在;生命是有差异的存在;生命的发展是自主的。由这一观点出发,生命教育必须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促进生命整体性的发展;尊重生命及其发展历程的独特性和相互差异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尤其是师生关系。生命教育应从构建大德育模式、加强课程改革、营造校园文化、创新教育管理入手。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导入新课?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首当其冲的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一开始上课就能用筒洁有力的语言或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心弦,调动起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很好。而有的教师一开头就讲得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学生心不在焉,甚至皱眉生厌,学习效果欠佳。可见,能否认真设计好一堂课的开头,是讲好课的重要一环。那么,怎样搞好导入新课的设计?导入新课应遵循哪些原则?异入新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