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罗祎文 《青年记者》2022,(22):47-4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信息处理策略理论,将社交媒体的接触方式分为“高卷入度接触”和“低卷入度接触”。通过访谈法归纳并自编“社交媒体接触方式量表”,对回收到的64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青少年在即时通信类社交媒体高度活跃,低卷入度的虚拟社交助长青少年形成媒介依赖,高卷入度使用方式强化了社交媒体的工具属性。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青少年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生的一代,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与过去青少年成长主要依赖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今天媒介技术与人的成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社交媒体接触方式量表”,将社交媒体的接触方式分为“聚焦式接触”和“无意识接触”,并借鉴已经被验证过的Beck自杀意念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W.K.Zung焦虑自评量表,以青少年的“孤独感”“焦虑感”“自杀意念”等消极情绪进行因子聚合分析测量消极情绪成分的高低,进而通过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探究社交媒体的接触方式与青少年消极情绪的关系,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中调查性报道的框架路径为问题向导,通过对《南方周末》和《南方人物周刊》呈现的部分调查性报道文本进行定量的内容分析和定性的话语分析,观察《南方周末》和《南方人物周刊》中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报道如何呈现,探索在重大事件中调查性报道的趋势。研究发现,在报道样本中,文本的话语侧重事件梳理,表达相对简洁质朴。但也存在对部分报道要素过度聚集的弊端,应该防止负面情绪的过度表达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