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伦敦古城历来是画家笔下的胜景和文人墨客讴歌谱写的对象.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伦敦》与威廉.华兹华斯的《伦敦,1802》均揭露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在资本主义繁荣背后的罪恶社会现象,但这两首题目相同的诗在主题、语言特征方面却同中有异,对它们的分析能使我们更好地领略两首名诗的创作意蕴.  相似文献   
2.
罗绮伦 《科教文汇》2007,(10Z):182-182,184
情景反讽作为反讽的一种主要类型在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中的成功运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悬念,而且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情景反讽作为反讽的一种主要类型在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中的成功运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悬念,而且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