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法国最古老的城市马赛,是由陆续从地中海沿岸各地来到这里的人们所建成的。在它那明丽的风貌中,洋溢着国际都市的气氛,使多少游客为之心醉。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振世诗文为满清王朝注入了活力。太平天国烽火遍及大江南北,他创作了大气磅礴的军事动员今《讨粤匪檄》,使湘军成为太平军的克星。《缕陈金陵废鏖战四十六日得解重围折》《次韵何廉防太守感怀十六首》为后世展示了太平天国都城沦陷前后命运大搏斗的悲壮历史画卷。外国列强压境,曾氏文章《复陈购买洋船炮折》倡导洋务运动,古老的东方大国终于向近迈出第一步。他针贬时弊,重典治世,《备陈民间疾苦疏》《议汰兵疏》等策论诗文卓有建树,使岌岌可危的晚清王朝迎来“同治中兴”。  相似文献   
3.
巴金的《随想录》,充溢着这位世纪作家的善良、悲悯与博爱。《随想录》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的高峰”之作,在于它是“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生于湖南湘乡,周围荟萃四大弟子与近百人作家,号称湘乡派,应运时代需要而生。《欧阳生文集序》是湘乡派创建的宣言书,它提出“文章与世变相因”理论,添加“经济”之学,发挥文学社会功效。曾氏死后,湘乡派在五四运动口诛笔伐中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人文领域渐渐萎缩,传统文学专业魅力日益减退。运用文学应有的魅力,寻回失落的人文情怀。让学生阅读经典,培养道德感、同情心、正义感和审美感。学以致用是中国几千年优良的学术传统,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写作日记、读书笔记、撰写论文,努力营造浓厚的写作氛围,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重塑中文系大学生"笔杆子"的社会形象,是中文专业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明清八大家之一的曾国藩作为桐城派中兴大将,传承古代文学理论“文气说”,创造性地提出“为文全在气盛”的观点,并认为“气”或指先天的气质,或指人的精神力量,更多是指文章的气势神韵。曾氏在古文创作中,开拓“气盛”途径,通过声调铿锵、排偶句式、倔强个性、文章内容显现出来。曾国藩把“气盛说”扩展为“众艺相通说”,再扩大为“四象说”,超越方苞“义法说”,无怪乎成为桐城派“中兴之明主”。  相似文献   
7.
《紫荆风光》是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家蔡丽双的一部诗文集。诗人用慷慨悲壮的文笔写出了香港用热血铸就的历史画卷,可算是风雨沧桑香港变迁的一部史诗。诗人浓墨重彩对回归日这一历史转折的纪念日中的烟花盛典作了全景式地描绘,亦对香港地标性建筑青马大桥与摩天塔热情讴歌,展现了香港五光十色的城市风光。现代大都市并非尽善尽美,物质的富有与精神的荒芜,形成耐人寻味的悖论。诗人保持人格独立,明辨是非,痴心不改的是她的"诗魂",矢志用诗笔为社会立言、为众生心灵导航。《紫荆风光》当推为城市诗的扛鼎之作,应为大陆学人瞩目。  相似文献   
8.
张裕钊因会试得主考官曾国藩赞赏,而结成师生之谊,成为“军中秘书”。张裕钊作文作诗皆受曾国藩影响。吴汝纶也因科举而得曾国藩赏识,留用曾府,起草奏疏,影响最大。科场不利的黎庶昌却得曾国藩提拔,“教以作文之法”。黎庶昌成为桐城派一流作家。薛福成因《上曾侯相书》而得曾国藩重用。薛福成文介绍西方风土人情,开拓了桐城派散文新境界,堪称现代散文之先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