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概述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详细阐述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进行美育,仅仅使具有感受美与鉴赏美的能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具有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语言教学美育的任务,不仅要借助语言的直观,形象地传达作品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文字的形式再现美和创造美。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呢? 一、审美是以观察为基础的 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做看,耳朵不用做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没有审美观察,就没有审美感受。没有审美感受的积累,就无所谓审美创造。小学语言课本中有许多幅插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指导他们结合课文观察插图。比如《画》一课,就强调了看图的作用。因为这一首诗描述的是一幅山水画。通过看图,结合“远看”、“近听”、“春去”、“秋来”、“有色”、“无声””、“还在”、“不惊”等词语,体会作者颜色和声音,动和静结合的写法,充分开展想象。当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品味,进入优美的意境时,也就达到了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物质和文化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 ,但人类的精神文明却没有同步前进 ,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由它指导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这个矛盾如不能有效地解决 ,终究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发展。生态文化正是在这样一个人文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它与传统文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价值取向不同。从传统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变 ,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转向和价值转向 ,这种转变已经在各个领域中表现出来 ,它是全方位的、深刻的人类文化革命和创新。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 ,它代表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进化的潮流。生态文化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