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1.
明代山西镇长城经过长期的大规模修筑逐渐完备,分为内边和外边。本文所要论述的外边长城大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交界处。这段长城总体保存较好,基本为黄土夯筑,马面、敌楼、烽火台和附属城堡等设施一应俱全。明朝将北边防御区划分为九个军镇,是为"九边",其中山西镇长城在边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元上都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考古等角度。历史学方面涉及到元上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科技、交通、都城建筑、纪行诗以及元上都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等,考古学研究主要是元上都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对于元上都遗产价值的认识和评估,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3.
明初,元朝势力北撤塞外草原,史称"北元"。北元欲图恢复中原,明朝为加强边防,修筑"边墙"(长城),建立卫所。明朝在与北元保持对峙格局的同时,不断加强北边防御体系建设。洪武二十九年正式设置开平卫指挥使司,将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后东、西两面的防御体系正式联结起来,构成一道外围防线,标志着明洪武朝北边防御体系的建成,也成为明与北元的基本疆界。  相似文献   
4.
《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中有如下一段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而《汉书·匈奴列传上》(中华书局,1962年)中也有相同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两段文字相同,可知《汉书》因袭《史记》记载,但是两段文字在"田官:处标点不同.  相似文献   
5.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金莲川草原,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世界遗产价值。近年来,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均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本文拟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体系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中有如下一段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而《汉书·匈奴列传上》(中华书局,1962年)中也有相同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两段文字相同,可知《汉书》因袭《史记》记载,但是两段文字在“田官”处标点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