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在日语中与「来た」对应的、表示"将来"的场合,我们自然会用「来る」来表示.如在「田中をんは来る」中,无论田中什么时候来,即便用「今来る」也不表示现在时,表示的依然是「すぐ来る」将来时.但如果就此说日语中的「来る」的「る」表示将来时的话,那么在「山が見える」中则一般表示现在时,而在「もぅすぐ山が見える」中,又变成了表示将来时.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是不能以「る」(包括其它活用动词)来区别日语的现在时和将来时,因为日语中没有如英语"过去一现在一将来"的表达形式,即日语中没有将来时.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日语为何没有将来时.  相似文献   
2.
日本当代作家大江健三郎,因其作品“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和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出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透析大江文学独具魅力的诗化文本语言,解构贯穿其文本语言符号系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构”——纵、横轴,以引发本国读者及相关研究者对外国文学创作文本及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耿国纪 《文教资料》2008,(22):33-35
日本作家大冈升平的<野火>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菲律宾战场上的根源性体验,以精神病患者的手记形式而创作的中篇记实性小说.作为战争的参与者和曾经把一场空前的灾难带给亚洲人民的日本民族的作家,其作品并没有摆脱其狭隘的爱国主义观念,所叙述的战争的受害者也只是作为实际加害者的日本兵自身,这就在客观上模糊了战争性质.透过其作品中我们所看到的是日本人的一种迷乱的宗教意识,从而导致日本人对战争的认知理念也变得浑浊不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