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交变电流”一节中,只用手摇发电机演示交流电的方向,通过矩形线圈在匀强电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理论上推导出正弦式交流电的电动势大小的表达式,缺乏定量实验探究或验证,笔者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能产生正弦式交流电,并对其影响因素的进行定量探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中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发现高二学生在假设演绎推理、高级控制变量推理以及相关性推理上表现较弱.以“光的偏振”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对如何有效培养假设演绎推理能力进行了探索,总结归纳了具有项目特色的假设演绎推理的六大步骤,为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和高中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耿宜宏 《物理教师》2010,31(8):20-20
在高中《物理》(选修加必修)第2册第58页,有一个“做一做”“观察声音的干涉现象”的实验,这个实验所用人力物力和场地都较大,一般都不会组织学生去做.在原来的课本上是用音又做“声音干涉现象的实验”,但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课堂上做只能使少数学生绕着音叉转体验一下,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听不到声音的变化,只能听教师讲讲而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音叉和共鸣器的办法,使全班学生都能够听到,体验声音的干涉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概念和导出正确物理规律的课堂教学中,实验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枯操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物理规律的欲望,配合教师生动、形象的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率学习,以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和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为此本人在下面的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1.变演示实验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关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问题被提出。这就要求,学生能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感兴趣;并且,能有目的的自主寻找问题答案;当然,还能自觉的通过网络资源以及其它途径,辅助自己完成对问题的解答。通过对澳洲物理实验教学的比较,寻找到使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探究意识与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8.
每一节内容的开始都提出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是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之一。以必修第三册为例,对教材“问题”栏目呈现情境按照实践、生活、理论探究、科技与生产、物理学史五种情境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本栏目的一些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引导一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率学习,以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和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为此本人在下面的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