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耿秀萍 《海外英语》2011,(7):224-225,229
Roland Barthes,the outstanding thinker as well as the semiologist of France,has left great contribution to us human beings.His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made a strong,polemical argument against the centrality of the figure of the author in literary study.It states that the intentions of the author are meaningless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text.Michel Foucault,the famous French philosopher and the historian in the ideology field,in his What is An Author,shows the idea of the author,as a timeless,irreducible category,is,rather,a "function" of discourse which has changed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The author means quite different in their ideas.But what the author really is?  相似文献   
2.
耿秀萍 《海外英语》2013,(5X):148-149
翻译作为突破语言障碍的文化交流活动,其实质是传递文化信息,从而达到文化移植和文化交融这一主旨。它是一种跨越时代,跨越地域,跨越民族,跨越语言的跨文化传播活动。随着翻译研究领域出现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的不断深入,尤其在多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的大语境下,因翻译所承载的文化使命和交际使命,以及翻译自身所具有的明显的人文学科的复杂性、多义性和模糊性,使得人们对翻译之于文化交流和传播所起的作用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4.
耿秀萍 《海外英语》2011,(6):306-307
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外语科研的多样性。目前存在于外语教学科研中的问题,多是主观印象型,经验总结型甚至是事后诸葛亮型。因为缺少适当的学术研究背景和科学标准的科研的方法,在进行外语教学和研究时,常常显得顾此失彼。同时,曾经一统天下的定量研究缘何现在越来越受到多方的质疑和挑战?随着教学科研的发展,研究人员对于二者的研究途径和侧重似乎越来越模糊。尤其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对于研究方法的取舍似乎更加困难!该文将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深层次对二者的异同及各自的特征进行比较对比,以期便于读者对研究方法的准确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亲属间的称谓语是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但是在汉英翻译中.往往因为它们反映的是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意蕴.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的确有爱莫能译的困境。本文从亲属九族之间的相互称谓语的翻译逐一分析文化翻译中的局限性,以期证实在跨文化语际交往中,语言与文化有着很大差异,跨文化翻译很多时候只是一种美丽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社会在快速发展,教育也以飞快的速度蓬勃发展,时代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出新挑战。职教数学,作为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当在发展、前进中求得“生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建筑工程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人们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居住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给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筑工程要具备完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功能,同时还需要兼顾美观性能与经济性能,如何在保证房屋建筑功能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是当前房屋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优化设计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本文将就房屋建筑工程中的结构设计优化进行相关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耿秀萍 《考试周刊》2011,(41):25-2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并且把用语得体作为语言的最高原则。语言的模糊现象被认为是语言运用不当,易引起歧义。其实,模糊性是客观世界固有的属性,是人类思维本质的特征之一,语言作为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思维的载体,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特性。在言语交际中,信息发出者有时故意利用语言的模糊性,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模糊的语言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