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向峰文集》已出到六卷,洋洋洒洒三百六十万字,体大精深,不仅有学术论著,还有诗文作品。从中既可看到作者逻辑思维的超迈历程,又可以窥视作者心灵情感的逍遥游迹。在我们现实的学术教育界,既是理论成果卓著的学者,又是诗文作品成系统的诗人作家,是很难得之才。向峰先生是我的老师,他的主要著作一直是我的教本,有的甚至是枕边读物(如《古典抒情诗鉴赏》)。他的道德文章是永远值得我学习的。他教书育人一丝不苟,读书写作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2.
“悲剧”概念,在古希腊产生于戏剧批评.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最早是由亚理士多德建立起来的,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氏之后,经过中世纪直到近代,西方美学史上继续发挥、建树这一理论的美学家、文艺批评家不胜枚举,使悲剧理论不断地充实、丰富与发展,并且在文学艺术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东方的主要风格.悲剧理论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情形如何呢?笔者认为,中国的悲剧理论是近代历史的产物,是对西方悲剧观念的“引进”与运用,即以西方的悲剧观念观察(批评)中国的文艺实践的产物,也许正是因为它不是土生土长的,总是没有在中国的社会心理中牢固地树立起来,直到今天人们仍然经受不了悲剧的刺激,而习惯于皆大欢喜的“大团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外美育的发展过程作了历史性的考察和比较,着重分析古代美育、近代美育的概况和特点,并指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美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四川成都人。“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古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汉书·扬雄传》)他一生没有作过大官,属于清贫的士大夫阶层。年青时擅长辞赋,中年以后专心理论著作。他的主要著作有《太玄》、《法言》等;还有辞赋多首,《甘泉》、《羽猎》、《长扬》等是其中的名篇。扬华美学思想的中心内容是文与质的关系问题。他认为文与质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  相似文献   
5.
一部书的社会命运的好坏和价值的高低,固然有待于读者去解读、发现和品评,但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呈现给读者的东西是否货真价实,是否能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新思想新思路,是否能给读者以无限的启迪。是,才有永久的魅力和生命力,这样的好书即使当下的读者没能发现它的真正价值,但历史是不会亏待它的。这好比沙里淘金,如果含金量丰富,那淘金者才不至于白费工夫和气力。王柯平的新作《中西审美文化随笔》(以下简称《随笔》)可谓是一座富矿,值得认真一读。学术研究贯创新,谁有创新才是前进。学术上的创新,不是不经过系统论证的那种标新…  相似文献   
6.
今天所说的“语文”概念,其涵义包含语言与文学两个部分,是语言文学的简称。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媒介,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语言不  相似文献   
7.
8.
人生论美学根植于中国古代美学,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人的生命活动与艺术的生命精神”、“生活与生活的艺术化”、“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美”、“文化理想与艺术—审美境界”。这些方面基本涵盖了审美、艺术、人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具有民族特征的中国现代美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育思想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美育思想探源聂振斌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教育传统。它的早期形态就是中国古代典籍上经常提到的"先王乐教"。"先王"包括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和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是神话与历史相混合;"乐教"是指音乐、舞蹈、歌诗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教育,既是审美教育,又是一般教...  相似文献   
10.
文论:古今歧义,审美贯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在今天就是文学论、文章论的意思。然而,对于中国古代的文论作如此理解,就有削足适履之嫌了。因为中国古代的文论不仅仅是文学论、文章论,而是包括文学论、文章论在内的审美论、形式论或文化论,其涵义比今天要宽泛得多。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对“文”这个古老范畴的涵义及其历史演变要有真正的了解,要进行必要的历史考察,才能说得清楚。 一、“文”比“文学”、“文章”古老而涵义宽泛 “文”是中国古代使用很普遍的一个审美范畴,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