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肖仕权 《教师》2012,(27):39-39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理课堂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归纳和演绎是两种不同的推理和认识现实的科学方法。一般来讲,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在认识过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演绎所依据的理由,来自对特殊事实的归纳、概括,归纳的结论是演绎的前提,演绎离不开归纳;而归纳对特殊现象的研究,又必须有一般原理为指导,才能找出其特殊的本质,从而进一步补充、丰富这种共同本质的认识,故归纳也离不开演绎。两者在认识过程中是个别与一般的矛盾统一。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归纳与演绎法的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是值得我们追寻、探究和学习的,它对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智力、提高创新意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智能是个体将已有的知识运用于操作,以达到目标和完成任务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潜在势能,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保证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和发展的功能系统.智力是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由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五个因素组成.因此,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又是能力的核心.智力的开发是能力发展基础.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智力才能够得以开发.由于智力和能力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所以智力和能力是智能的合称.高中地理新课程对智能的开发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可见,学生探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地理技能的获得,直接关系到地理能力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形成。那么,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探究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