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统筹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鲜明主题。中学地理涉及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在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开展中学地理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十分有必要。文章从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课程性质、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核心素养目标方面,对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学科育人价值的发挥途径与学生观念形成的关键期等方面,对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地理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中应秉持的原则,即统筹性、渐进性、差异性和适切性;指出了加强中学地理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即以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合作交流为前提,以研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内容为重要基础,准确把握学情与学生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愈加显著的作用。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是顺应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加强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离不开教学设计的支撑。本文基于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的定位,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框架:首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要求与整合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资源的实施路径;其次,通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双目标设计,梳理出兼顾国家需求和个人需求的教学设计思路,提出“确立主题—聚焦核心—突出重点”的教学设计方法,并确立遵循成效导向为原则的多维度教学设计评价。通过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实现人文地理学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地理课程标准作为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其课程内容中的发生条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到约束、指引作用,行为动词则是对学生学习水平及学习要求的反映。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部分为研究对象,对两者的发生条件及行为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22年版课标发生条件数量、频次及类型增多;行为动词的类型、种类变化大,相对应的学习水平也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的概念不再是单纯的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而是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对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进行阐述,对相关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