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体育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的原则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发16号文件和教育部24号令颁布以来,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研究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环节都出现了很多成果,但是,把辅导员工作用课程形式进行整合,借助课程和教分,像考核专业课教师那样,来考核辅导员的工作,则是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对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权得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的创新举措,本文全面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内涵及意义,结合工作实践,构建了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下绩效评价体系,并就课程化模式下开展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应正确处理好哪些关系进行了论述,旨在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加快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5.
6.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现实路径之一,明确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涵及意义,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现实条件,把握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原则,不仅有利于建设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更能增强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及辅导员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渠道,而畅通主渠道的关键是创新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3+5模式”,厘清其构成维度及内涵,阐述其必要性和现实条件,明确需注意的关键问题,才能稳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进而完成心理育人、课程思政任务,践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社会实践角度,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实践的功能、途径、机制进行了论述。全面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实践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认为邓小平同志生前十分关注西部大开发,指出了他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系列论述。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健康而积极向上的,同时,又呈现出政治立场坚定与政治意识有所淡薄并存、价值取向多维度与功利化趋向并存、道德认知较高与道德行为脱节并存、自主意识强与心理承受能力弱并存、认同社会公德与诚信意识淡漠并存等二重性特征。高度重视这个现实,寻求改进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