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一、引言 什么是人生境界极致?这是一个黑洞,一代代的哲人,为之付出了一生,欲把它的奥秘洞穿,然而,他们始终没有摆脱肉体生存的困惑与精神超越的矛盾与痛苦。八十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家,在否定了单一思维后,迫不及待地想向大宇宙问清人的终极价值是什么,他们不断的思考着,又不断的否定着。在改革潮小说中,一批作家企图用“日神”精神建构一个理想的世界,由于他们过份相信“日神”力量,致使他们在梦醒后茫然无从。尼采认为日神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企图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悲剧面目。这话道出了改革潮小说退潮的根由,改革潮小说由于太功利主义化,也没有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另一批对人生感悟更深的作家走上了文坛,他们立足于现实,把笔触伸入了历史的纵深处,想在寻找中国文化的根中,描绘出人生境界的极致。这股文学潮,文学史家已把它定名为寻根小说,或民族文化派小说。韩少功说;他们的寻根“是对民族的重新认识”。“一种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一种追求和把握人世无限感和永恒感的对象化的表现。”①寻根小说,远而言之,是对传统呆板的现实主义的反叛,近而言之,是对新时期伤痕眼泪文学的反叛,是对改革潮文学中存在的虚伪梦幻的反叛。有学者认为:“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言、象、意角度,对中国当代十七年诗歌美学特征、美学价值进行了新探索。认为本时期诗歌语言特征表现为民歌化、叙事化、散文化、抒情化、意象特征为自然境象象征光明,人情境象塑造建设者光辉形象,意蕴特征在于张插群体精神,主调是追问新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小说文化精神.认为消解与重构是本时期小说文化精神的两大方面:消解包括消解旧意识、旧道德、旧政体三部分;重构包括建构资产阶级民主意识、道德观、民主政体和社会主义民主意识、道德观、民主民政体系两部分.落脚点是褒扬社会主义文化的美好.  相似文献   
4.
在新文学史上,田汉在给人们奉献了一篇篇优秀剧作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新诗词佳作,他一生写过八十多首新诗,近千首旧体诗词和几十首新歌词。可是,过去一直没有引起研究界的注意。田汉在新诗词创作道路上,确实留下过一串串长长的足迹,其新诗词创作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留学日本时期(早期);归国后到新中国成立时期(中期);新中国成立后到他逝世时期(晚期)。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对田汉新诗词创作的各时期不同的美学追求作一点初浅的探索。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红极一时,争论不休的朦胧诗现象,从言、象、意三方面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朦胧诗语言有意叙、短缺、重复三种模式及特点;意象特征有随意性、不定性、多层次、跨跳性强、喻意多情调的特点;意蕴特质是张扬贵族精神,粉碎盲目崇拜,在孤独和衷婉中寻索崇高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