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德、英、美等国的学者未系统研究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未全面把握马克思的上层建筑这个比喻性概念的丰富内涵,它包括思想、观念,政治结构、政治权力及政治行为,信用与虚拟资本等喻义。这些学者也未弄清上层建筑概念曾发生从思想观念到政治结构等的转移变化。德国学者中,柯尔希纳等对上层建筑所下的定义有失精确,哈贝马斯甚至认为在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再不适用于社会和国家的分析。英国学者莱尔因认为存在反映论的发展与基础-上层建筑的比喻缠结在一起的难题。美国学者麦克莫策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划分模糊不清,杰姆逊则认为马克思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经典式的区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不能令人满意。这些学者中有人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政治的新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复杂情况来否定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企图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没有建树反而混淆了问题。由于上层建筑是一比喻性概念,它引起人们的误解和争论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2.
一 1976年以来,中国哲学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并在社会精神生活中发生着巨大的作用。中国哲学起初虽然“在徘徊中前进”了两年,但是它毕竟有勇气冲破精神上的枷锁,理智地担当起了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历史重任。1978年5月发起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正是它敢于打破思想禁锢的现实表现。1981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4年10月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6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开创了社会交往理论。他认为交往是人们的交互活动,它有内部交往、外部交往和世界交往等形式。交往与生产决定一个民族的整体结构及与他民族的相互关系,它能保存既有的生产力,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世界性交往则导致“世界历史”的形成,并最终导致共产主义革命和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4.
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使用上层建筑概念的过程中,其意义重心从前期的思想观念转移到后期的政治结构;他分析了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上层建筑形式,认为上层建筑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并与经济基础有内在联系.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不仅要把握它的丰富内容,更要注意分析和总结当代社会政治实践中出现的新的上层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