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传亮 《考试》2011,(3):17-19
解答扩展语句题,可运用描述法、释义法、过渡法和修辞法等。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呕心沥血之作。清朝评论家梁廷楠在《曲话》中描述道:“世传实甫作《西厢》……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此说虽有夸张之嫌,但也足以说明《西厢记》感情真挚、文采华美的原因所在。因此,鉴赏《长亭送别》一课曲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法:(一)反复诵读,换位联想,品味人物和作者的感情。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长亭送别》关键是抒写一个“别”字。清朝诗人杨芳灿一语中的:“声声是泪《长亭》曲。”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诵读,没有设身处地去理解品味,我们就不可能感受到主人公浓重的离情别绪,…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呕心沥血之作。清朝评论家粱廷楠在《曲话》中描述道:“世传实甫作《西厢》……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此说虽有夸张之嫌,但也足以说明《西厢记》感情真挚、文采华美的原因所在。因此,鉴赏《长亭送别》一课曲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传亮 《考试》2004,(2):17-18
压缩语段作为考查同学们的筛选信息、概括和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一直是高考语试题重点关注的考点之一。但是,面对大段大段的字,很多同学总有小猫吃刺猬——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做好这类题的方法技巧就是:正确区分内容类型,依类选择恰当的方法,对症下药,即会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5.
“最后一个人”,“小木屋”,“黑夜”。给出这三个词语,让学生展开想像,编一个微型小小说,你该如何启发引导学生? 传统思维是:标准答案是最好的。因而,不管学生说什么,总觉“不妥”、“不妙”,最终还是不厌其烦地左提问右点拨,把学生诱入小说家提供的“标准答案”上去:“黑夜降临,当地球上最后一个  相似文献   
6.
7.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在人类明史上,大凡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都有善于质疑的好习惯。鲁班面对茅草能思考其轻松划破手指的原因,牛顿面对下落的苹果能提出“为什么不向上飞”的问题,而质疑无疑是促进他们探索并获得成功的原动力。因此,喜爱读书,以书为友的同学,在积极接受的同时,又要善于质疑,这既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可能据此发现创新的机遇.从而增强读书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作家王实甫呕心沥血之作。清代评论家梁廷楠在《曲话》中说:“世传实甫作《西厢》……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此说虽有夸张之嫌,但足以说明《西厢记》感情真挚、词彩华美的原因所在。因此,在鉴赏《长亭送别》的曲词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学科性课程为主,大多数职业教育课程还是围绕学科性课堂教学展开的,很少能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中心实施课程教学。因此,重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意义非凡。主要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实训平台的基本功能、模块功能及技术框架,并在将来将之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为计算机应用专业提供统一的课程实训平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