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
近代中国教育民族主义的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影响现代世界进程重要思潮之一,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历史运动。本文通过考察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以揭示教育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变异及其对国家政治现代化的深刻制约。  相似文献   
2.
汕头新中华基督教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岭东地区从大公会体制内独立出来的真正的本色化教会,这是长老会长期推行教会自立政策的产物,也是教会内部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尽管该会倡导"自立"、"合一",但它在教义和礼仪上与中华基督教会并无明显区别,自立主要表现在体制和经济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渐渐又从分离走向了联合。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教育民族主义的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卫清 《历史教学》2001,1(7):10-13
  相似文献   
4.
教会方面单一的普遍主义尺度与中国社会环境极其复杂的多样性,构成了近代基督徒和教会存在的奇特样式。在灵与肉的强大张力之中,近代早期潮汕基督徒由生存而信仰,在努力寻求生存出路的时候,逐渐走向十字架。他们的皈依不只是一种地域性的经验,而是具有了某种普遍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收回教育权运动是近代中国非基督教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有关立案的政策、措施以及教会方面的回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绝大部分教会大学和大多数敏会中学的立案基本结束了近代中国教育体制内中外教育并存的半殖民状态,从此教会学样不再作为一种外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半殖民状态,从此教会学样不再作为一种外国教育体制存在,而是作为中国私立教育体制的一部分由国家统一管理,这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东吴大学的起源──上海中西书院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中西书院(TheAnjo—ChineseMetho山stCollege,Shan@ai)与苏州博习书院和宫巷中西书院共同构成了东吴大学的三个源头。有关中西书院的历史.学界已作过一些研究。①这些研究当然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其所本之资料多取自《万国公报》,而该报在隶属广学会后对中西书院甚少报道。这样,人们对中西书院整个发展过程仍不免有难窥全豹之感。本文力图在较为全面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历史作进一步的探索。(-)上海中西书院由美国监理会(hi山Mt山*1StEPiscopalChurch)传教士林乐知创办。林乐知(YoungJohnAlien),1836年1月3日出…  相似文献   
7.
上海中西女塾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中西女塾是美国监理会开办的一所教会女子学校 ,它倡导通识教育和贵族教育 ,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来华传教士提倡通识教育,主张人的灵、智、体应当全面,其主旨在于培养教会学生的基督化人格,使学生皈依基督教。这种教育思想在当时之所以能得到部分传教士的认同,除了受国际教育大趋势的影响外,与传教士本人的神学观念以及当时中国教会学校所面临的教育环境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华基督教会汕头区会曾被视为教会自立的典范,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该区会却面临空前的财政经济危机。这种危机不仅引发各堂会内部严重的人事纠纷,而且使得教会自立之基础被动摇。早期教会自立运动最终成为一种未竟之事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