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育人。自古以来,中国的学就注重“道统一”。“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了教师的职责之一是“传道”。语是基础学科,即有工具性,又有思想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承载工具。“前沿圣以垂,圣以而明道”(刘勰《心雕龙》)说明了以载道的道理。可见,语教学和教育是不能分开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双重使命,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内容更是自己神圣的职责。这一点在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前形势下,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尤其是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关系到现代人才的素质,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挖掘教材的可利用因素,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呢?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其实就是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理解课文,从而全面掌握课文内容。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如何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这就需要教师科学而艺术地处理教材文本,特别是选择好教学的切人点.因此,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诱导性,要能带动对全篇内容的思考,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既能保证教学从一开始就以较快的速度触摸到学习重点,又能保证文本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王绪合  胡发宝 《中国教师》2009,(Z2):369-370
<正>忙里偷闲,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教学实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起来颇受启示和鼓舞。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