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孔疏时其"道"这一基本范畴有全面、深入的论述,但只有在时"无"、"易"、"太极"、"一"、"太虚"、"神"等重要概念与"道"的同异辨析基础上才可能理解孔疏道器体系推衍的始点和易学思想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文化中,权势阶层往往对文化群体或推崇利用,或轻蔑辱杀,而对书籍这样的一个知识载体有着同样的处理方式,以至于文化精神不得不在烟火的烘烤熏染下曲折前行。尽管如此,书籍还是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今人们又有了新的关于书与精神文化的思考,比如奥威尔的《1984》、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以及波兹曼的《娱乐至死》,面对我们人类当下的心灵与现实难题,我们怎样认识、面对和成就自身,并从成己达到成物的目的?于是我们站在无数先贤同样所处的岔路口,一遍遍思考我们可选择的道路在哪里?如果说对历史的认识越深,对未来看得越远,那么阅读古圣先贤之作无疑是预览未来世界的窗口,下面我们要讨论有关经典阅读的三个层面悦读、苦读与攻读。  相似文献   
3.
荀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思想史意义、哲学影响在牟先生那里才得以披尽黄沙,见其真金。无论是"客观精神",还是"知性主体",都是理性主义的表现,它们最终都统一于荀子之"礼义之统"。荀子以其逻辑的心、认识的心、纯智的心,建构出作为治辨之极、强国之本、威行之道、功名之总的"礼义之统"。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哲学固有发展特点出发,在对孔疏道论、器论分别剖析的基础上,强调孔疏重道论的目的是为其重器思想提供理论支撑,实现儒家修齐治平之理想;另外,还指出孔疏道器关系具有形上形下、有无、体用三种最重要的关系,体现了孔疏道器思想的深刻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