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接受了司马错伐蜀的建议,派司马错等灭了巴、蜀,巴、蜀便成为秦国版图的一部分,蜀郡随之设置。本文拟就蜀郡设置的时间和第一任蜀守究竟是谁作一初步探讨,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庶长考     
在秦国的历史舞台上,庶长曾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对秦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不小影响。弄清庶长的身分,对研究秦国政治、官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迄今尚无专文探讨。笔者不揣谫陋,试图对庶长作一初步考察,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庶长是官名还是爵名 庶长是官名还是爵名,自古众说不一。或以为是爵名,《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杜预注:“庶长,秦爵也。”《后汉书·西羌传》“庶长操  相似文献   
4.
5.
汉代更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对汉代更赋的认识颇多分歧,影响较大的有“月为更卒”代役钱说,“三日戍边”代役钱说,“月为更卒”和“三日戍边”代没钱统称说。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认为更赋的性质是固定征收的赋税,而不是代役钱。“月为更卒”的代役钱是当直者直接把钱交给受雇者,而不交给政府,不可能成为更赋。更赋实为封建政府以“三日戍边”的名义征收的一项赋税。征收更赋是汉代戍边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其征收时间当是从汉文帝十三年以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一 探索秦之徭戍制度,必须弄清秦民之起役止役年龄和征发项目及期限。 起役年龄,云梦秦简《编年记》本已提供了确凿依据,即所载“喜”的傅籍年龄。但因计算方法不同,目前史学界却有十五岁,十六岁,十七岁三说。笔者赞同十七岁之说。据秦简《编年记》载,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秦王政元年(公元前二四六年)“喜傅”。傅,男子到了服役年龄的登记手续。《汉书·高帝纪》:“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服虔日:“傅音附。”师古曰:“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服音是。”知“始傅”年龄即起役年龄,而从《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7.
关内侯为二十级军功爵制之第十九级。有无食邑,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三国人如淳说:“列侯出关就国,关内侯但爵耳,其有加异者,与之关内之邑,食其租税。”此为最早之论述者。唐颜师古认为关内侯“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国邑”。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亦谓‘关内侯则虚名而已”。清人俞正燮专门撰写了《关内侯说》一文,对其得名及历史演变作了详尽的考证,谓秦代的彻侯为虚封,汉代“列侯、关内侯有食邑”。但对汉代确实有无食邑的关内侯之现象又未作解释。至于现代,仍莫衷一是。马非白先生谓:“关内侯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