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茅台酒曲粉机械化、信息化物流是在保障茅台生产工艺,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利用现有设备技术及信息技术,结合茅台自身独特工艺特点,设计新型物流设备,包括暂存、运输、收集几个环节的独特设计,用机械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搬运,配合独立的曲粉信息调度指挥系统,对曲粉物流整个环节进行信息收集、存储及科学规划调度,使整个生产物流更加高效、流畅;对生产数据的收集及掌控更加准确、完善,为茅台向大数据发展做好硬件基础,同时通过机械设备,大大节省物流人员,降低了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传统翻译研究的“对等”或“等值”视角来审视法国汉学家吴其昱的寒山诗译本,读者会发现其译诗中某些背离所谓“充分性”翻译原则的地方,但如果从翻译规范论的相关理论视角来进行观照,则会发现吴氏译本对于译诗“可接受性”的充分彰扬.  相似文献   
3.
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是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个案;而在着力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当下语境,寒山诗作为"走出去"之成功典范,对其译介与传播的成功经验却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毋庸置疑,对于其成功经验的细察,将加深我们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与翻译策略的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的译介与传播是近年来翻译学的前沿话题,其中翻译与传播的效果、功能、影响与机制等问题值得关注。本文立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理论和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的范式,尝试从多元视角考察译介模式和接受情况,探寻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译介传播历程、现状、特征、效能与机制等核心议题。总结分析在韩译介传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从国家层面统筹和重构对韩译介与传播机制等相关对策,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体认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体认活动。翻译中的“模仿”是必然的,可由“体”来保证;翻译中的“创造性”也是不可避免,是由“认”来体现。美国翻译家史蒂芬·米歇尔根据自身经验和现实语境对《道德经》所表达的有关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的各类意义进行了类比性的互动体验,并运用感觉知觉、意象图式、隐转喻、关联、识解等认知加工方式将这些意义映射进译入语,通过对应、增删、置换、转喻、改写等“创”“仿”手段对这些意义进行了现代化的加工和转换,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使现代的美国读者在熟悉的现实空间中促发了相似的认知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经》在时代语境下所生成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