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要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做一种学习模式;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在基于问题式学习中设计的问题要避免浅表化和片面化, 情境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现代汉语>绪论部分的一些论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在教学中运用“研究态度”,他反对消极地传授知识,提倡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主张学生到自然界去,到教室外去观察、探索、思考。他的这些理论与传统的优秀教学法本质相同。传统的优秀教学法与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同,实施方式和过程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传统的优秀教学法是在学科基础上的教学,研究性学习不受学科限制。  相似文献   
4.
运用建构主义原理指导语文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探究式问题,引导学生们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这是建构主义教学的精髓,也是我们教改所提倡的做法。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试图寻求建构主义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考察访问了北京、大连的一些中小学,感到有些语文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还存在着某些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现将这些束缚教师的羁绊列举如下,供同行们讨论。  相似文献   
6.
7.
胡树鲜 《语文知识》2003,(11):28-29
以往人们在关注上声变调的时候,一般比较注意短语的分组情况,认为意义分组层次决定上声的变化,例如“展览馆”“买把雨伞”等。但有些连续的上声不在一个组合层次上,如“户口本”“有感受”“车水马龙”“你死我活”“长此以往”,其中的“口”与“本”、“有”与“感”、“水”与“马”、“死”与“我”、“此”与“以往”不在一个组合层次上,即不直接搭配,但前面的上声仍然受语流音变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声调变成近似阳平。下面我们分析几组不在  相似文献   
8.
语言美与语法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某些语法手段与词汇一样,能起到构造语言美的作用。独词句醒目却意义深远,勾起人们无限联想。紧缩句结构简洁明快,然内容却很丰富。词的重叠可以加强语气,有的可以表示亲昵。词类的活用是应语言审美需要而生,它在语言运用上将会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某些句子中"了"与附加成分必须同时出现.现代汉语中有些动词不能单独带"了",或在某些句子中不能单独带"了",有些动词与前后名词不搭配,但这些结构加上后续成分、中介成分或前置成分,就能组成语义完整的句子.句子扩充了时间、空间、物质的信息量,"完成"、"实现"义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