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构建适应21世纪需求的创新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师院校和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之举,通过推行八个转换,可以实现构建创新教育模式的目的:①珠知识传递向知行合一的创造性教育转换;②畸形的智商教育向并重的情商教育转换;③过多的封闭式教育向现代化的开放式教育转换;④有所失调的本民族文化教育向包容性更强的多民族文化教育转换;⑤功利性超强的时段性教育向终身性的继续教育转换 ;⑥“官本位”的仕途教育向培养普  相似文献   
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必须转变观念,化为行动。  相似文献   
3.
构建适应21世纪需求的创新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师院校和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之举.通过推行八个转换,可以实现构建创新教育模式的目的①单纯的知识传递向知行合一的创造性教育转换;②畸形的智商教育向并重的情商教育转换;③过多的封闭式教育向现代化的开放式教育转换;④有所失调的本民族文化教育向包容性更强的多民族文化教育转换;⑤功利性超强的时段性教育向终身性的继续教育转换;⑥"官本位"的仕途教育向培养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型教育转换;⑦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失衡的男性教育向平等的女性教育转换;⑧传统的面授式教育向远程、网络化并存的多媒体教育转换.  相似文献   
4.
周敦颐的教育思想,其《通书》有集中阐述,主要包括"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的理想论、向善改过的目的论、"一为要"的方法论三个方面。在任汝城县令四年期间,周敦颐注重教育,首创县学,并躬自设堂讲学,开启了汝城敦学重教的风气。周敦颐对汝城古代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具体体现在官学、私学、书院等古代主要教育形式上。汝城民风淳朴、人文鼎盛是周敦颐过化存神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胡良英 《湖南教育》2002,(13):26-2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创新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才可能获得创新成果。在中学政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一要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要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并具有相对自由度的教育氛围。学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教育氛围中,才能各抒己见,标新立异,形成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积极平等、宽宏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做自我权威的维护者,不以教材的代言人自居,而要形成生…  相似文献   
6.
衬托作为艺术表现或艺术构思的一种手段,常用来表现人物之间、情景之间、事理之间的种种映衬关系,在运用上有正衬、反衬之分。衬托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大致有以下三种。一、用其他人物形象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这又有两种方法:一是正面烘托,衬托事物与被衬托事物属于同一类型;二是反面衬托,以哀衬乐,或以是衬非等。《三国演义》中,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来共商国是,先有徐庶、司马徽的介绍,后又遇着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等人,这些人个个品貌非常,气度不凡,刘备几乎把他们当作了诸葛亮。诸葛亮人未出场,而其才、…  相似文献   
7.
获取知识的能力。知识是创造的基础 ;作为一个创造型人才 ,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能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 ,寻找、获取所需的各种知识、信息。在这些知识、信息的基础上 ,结合问题的实质和各种内部、外部条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差 ,一切依赖别人赐予 ,创造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提出问题的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是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显著特点。不能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就无法找到科学研究的新的突破口 ,无法进行创造性活动。要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 ,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某一领域的情况 ,并…  相似文献   
8.
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必须转变观念,化为行动。  相似文献   
9.
邵阳师范教育肇始于清末,发达于民国,民国时期是师范教育由兴起到发展的积累时期,也是关键时期。邵阳师范教育是在全国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在清末朝廷新学制的颁行引领下,在省政府的指导督促下萌芽、基本定型并逐渐走向成熟,为邵阳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中小学教师骨干,是湖南省近代师范教育的生力军,也是全国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厘清近代邵阳师范教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四大特点,分析指出了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强、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专业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职责所在。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一个"需"字;以技能为核心,注重一个"强"字;以质量为保证,确保一个"高"字;以改革为手段,保持一个"活"字;以特色为前提,力求一个"新"字,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