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南昌市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小学生进行了一次以传统文化和近代历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南昌市育新学校的小学生,共发放问卷,,,份,收回有效问卷"..份,回收率'(),与(,余名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小学教师.学校领导"班主任及各科教师代表."家长及社会人士分别进行了座谈或个别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主流是好的,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母语教育的课程内容,从课程论的视角思考中小学坚守文言诗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应该是学理上一条强有力的线索。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推进民族化、走向全人类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求看,文言诗文教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语言纯化与心灵净化"、"经典阅读与语文素养"两个方面;从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需求来看,中小学坚守文言诗文教学既是语文学科民族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现代汉语表达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将国学教育纳入现行学校教育体制必须解决其如何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问题。从国学教育的目标、课程开发及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寻找其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即提出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发国学课程,释放国学教育的发展空间以教师专业化为契机,融国学教育与教师发展之中三个方面的契合,对当前学校国学教育的开展有所启示,从而促进国学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实现稳定、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的一种存在方式,儿童也正是通过游戏体现并确证着自己的存在。把游戏作为教学手段纳入小学语文教学,增加了乐趣,也体现了对儿童人格、天性的尊重。现在,很多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运用游戏,可当孩子们说:"好了,现在老师的游戏玩完  相似文献   
5.
劳动是人类的美德。劳动实践教育,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进行这一传统教育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向我们提出了深化和创新的要求。回顾这几年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的实际工作,我深深的体会到,过去那种枯燥的劳动说教和单调的劳动内容、方式和方法已不符合时代的需要,我们应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劳动者”去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要认真分析新时期青少年的新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注重劳动实践教育的针对性、持续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广阔的劳动实践领域中,锻炼能力,陶冶品…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文言诗文教学“文化价值”理解的偏误,文章从汉语言文字本体特性的分析入手,提出文言诗文教学是以文化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文化本位观既关注文言诗文承载内容的文化特性.又关注文言诗文语言形式的文化属性。以此观照当前的中学文言诗文教学,其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失。根据文化本位的核心观点,文言诗文教学目的定位应以“文化素养”为价值取向,文言诗文选文应按“定篇”的性质去规定、设计。  相似文献   
7.
胡虹丽 《中国教师》2011,(11):67-70
<正>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长期奉行的是"初中开始起步,高中重点教学"的设计规划,小学不学文言已是事实。多年来,文言文教学效果不佳,困境重重,也很少有人怀疑这一规划的合理性。就如长跑比赛,相比于起  相似文献   
8.
30年前,中国结束“文革”,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在安定祥和的政治氛围里,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建设锐意改革,4:断创新,跨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在曲折中反思,在改革中前进,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一体两面.在语文学科中把握科学教育的实质,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哲学上的思考:从理念层面探讨语文学科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从内容层面考察语文学科中科学教育的文本内涵;从方法层面思考语文学科中科学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鲁迅"执着现在"现实主义精神三个主要表现是: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文化批判精神;根抵在人,关注个性的人道主义思想;消解终极,重视过程的主体反思态度.以鲁迅的现实主义精神来观照和审视,中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应回归本原,培植根基,立足实践,以寻求自立、自强、自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