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妙哉,设计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建宏 《物理教师》2001,22(4):42-43
设计题通常对知识深度要求不高,但对思维方法有较高要求.往往不落俗套,突破角度各异,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其显著功能.随着对培养创新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设计题已成为中考题中最抢眼的题型之一.2000年中考物理试题中,有些独具匠心的精妙设计题,本文试作简析,希望对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寻求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的有效方法作了粗浅探讨,希望能成为同行攻玉的他山之石。一、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优势,用实验来纠正学生的错误是最有说服力的常用的方法。例1.不少学生认为斜面公式F·l=G·h是无条件成立的。为此,设计如图1的实验。先沿斜面将一轮子朝上的小车匀速向上拉,发现弹簧秤读数F>hG/l;然后将  相似文献   
3.
2002年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的一些涉及临界问题的题,有的使考生吃尽了苦头,有的则欠严谨。本文试举两例略作探讨。 例1.(云南省)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内分别装有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各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容器中(注:卷首已给出相关物质的比热。)  相似文献   
4.
舒建宏 《物理教师》2004,25(2):3-24,27
开放性试题作为一种考查学生潜能的好题型,在现行中考卷中几乎是难以舍弃的.由于其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给了学生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然而破解的难度却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从以下对近两年几省市中考开放题的破解探究中,我们或许会感受到开放题给予课堂教学的震撼!  相似文献   
5.
感悟题境是解题的必由之路.许多学生听得懂课,却不会做题,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感悟题境的能力较弱、招法不多.现在,经常有意地引导初中生学会题境感悟方法的教学还不多见,笔者主张从初中阶段就明确建立感悟题境的意识,并引导掌握一些基本途径,从而缩短初中生与高中生对题境感悟能力的差距.事实上,许多中考题就是培养学生感悟题境能力的最好素材.  相似文献   
6.
舒建宏 《物理教师》2002,23(2):20-20,24
一般认为 ,选择题难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其实不然 .2 0 0 1年云南省的一道中考选择题就在过程分析上作出了文章 .〔题 1〕 现有A、B两只灯泡分别标有“PZ1 1 0 -1 0 0”、“PZ3 6-1 0 0” ,能否将它们串联接在 2 2 0V的电源上使用 ?(设I为接入后的总电流 ,RA、RB 分别为两灯泡的电阻 ,可视为不变 )(A)能 ,因为 1 1 0V +3 6V <2 2 0V .(B)能 ,因为I=1 0 0 +1 0 02 2 0 A ,不超过任意一只灯泡允许通过的电流 .(C)不能 ,因为两灯都不能正常发光 .(D)不能 ,因为UA=2 2 0RA+RB×RA≈ 1 98V ,A灯将被烧毁 .题…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而目前课堂教学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在考题中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近几年来,涌现出了一些令人回味的中考好题,增强了考题的活力,对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强化年轻教师的科研意识,我们在组织物理教学竞赛时,改变了以往只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做法。1增加竞赛项目,向综合竞赛发展。要求参赛教师除讲一节课外,每人还必须在赛前交一篇教学论文和一件自制教具。并分别按50、15、20、15的分权对讲课、教案、论文、教具进行评分,奖级由这四项成绩累总而定。2过去,高、初中教学竞赛活动是分开举行的。为促进高、初中教学的衔接研究,要求高、初中课各占一半,每个县市各派一名高中、初中教师参加。3针对教师普遍薄弱的环节和观念误区,作若干专题讲座,使竞赛活动有“练”有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谈的简易实验主要是指那些采取借用、改制常用物品等手段来完成的实验.简易教具拥有一些正规教具不具备的特点,如取材简便、此物他用等,学生可仿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动手能力和物尽其用的节约的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因此,简易实验的教学空间,决不仅限于教室内,还可延伸到课堂之外.  相似文献   
10.
舒建宏 《物理教师》2004,25(4):2-23
从某种意义上,破题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借用实现求解的过程,即借用是破题的主要思维形式,借用常常是从物理概念、规律、原理开始的,因为它们是破题的基石;物理方法是借用的重要目标,它们会使思考路径变得清晰;例题的解决过程则借用来扮演破题的操作手法模式.在解例中,指明各环节上的的借用形式或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