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在一个班级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因为数学系统性很强,前后知识衔接得非常紧密,许多学困生因种种情况曾缺课漏课放松努力,形成了知识的缺陷、断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如何理解这一建议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发挥其在教学实践中应有的功能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肤浅思考,借以抛砖引玉。一、算法多样化≠计算方法多样化“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理解并实施这一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其中,让学…  相似文献   
3.
一、算法多样化≠计算方法多样化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实践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课程标准在四个学习领域中也分别作了阐述,如“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等等。由此可见, “算法多样化”是“解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