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东晋时的著名画家顾恺之谈到画人物时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历代名画记》)。阿堵,晋代俗语,即“这个”,这里指眼睛。顾恺之认为,人体的其他部分,画得好一点坏一点,都不十分紧要,而传达人的精神面貌,栩栩如生,真正画得像,关键全在眼珠上。唐代的张怀瓘评论肖象画时说:“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  相似文献   
2.
血写的诗     
况周颐评赵佶的[燕山亭]词云:“‘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亮]略似之。”况周颐所谓的“真”,王国维所谓的“以血书”的词,都是说词写出了人的真情,人的衷怀,犹如血泪凝铸而成。赵佶在位二十五年,过着极其荒淫的生活,加速了北宋王朝的崩溃。他的悲剧,是咎由自取。但词所产生的客观动人力量,却是由于它‘真’,由于它是“血写的诗”。  相似文献   
3.
为尊者讳     
“为尊者讳”,自古而然,于今也没有绝迹。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说:“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闰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其实,“选在君王侧”的杨玉环,已不是“初长成”,更不是“养在深闰人未识”的人了。白居易的好朋友陈鸿倒是讲了几句实话:“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耀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长恨传》)。原来是太平天子  相似文献   
4.
关于诗词中的“意”,古人讲过很多话。如:“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刘攽《中山诗话》)。“文章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王若虚《滹南诗话》)。“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杜牧《答庄充书》)。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自古而然,于今尤甚。宋代的理学家和儒学大师朱熹,他不仅懂这个道理,而且“以理语成诗”。用形象思维的比兴手法,把它表达出来。他把书比作“半亩方塘”,他觉得打开书就象打开一面镜子,塘水清澈,天光云影的自然美景映现水中。如果人家问塘水为什么这样清澈,他说:因为源头有清新流动的活水,不断输入进来。书中的思想那样精纯,因为它有丰富的写作源泉——这源泉,就是生活,就是实践。  相似文献   
6.
苏轼《书鄢陵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这四句诗,从宋到清以至现在,论说不休。其实,所谓“论画以形似”,并非不要形似,只不过说,如果只以形似来论画,那未免所识不深,而有些幼稚了。苏轼又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相似文献   
7.
唐代以科举取士。在当时的京城长安,盛行一种“温卷”风气。如赵彦卫《云麓漫钞》记载:“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自己的作品)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李白初到长安,受到太子宾客、大诗人贺知章的赏识,“全龟(唐代三品以上官员佩带的饰物)换酒”,盛情招待,惊呼李为“谪仙人”,还把他推荐给唐玄宗,作了翰林学士。杜甫受到尚书左丞韦济的赏识,也屡次上诗(《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相似文献   
8.
莲塘情歌     
汉乐府诗里的《江南》,是一首咏江南水乡人民采莲时欢愉情景的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的特色是:见物不见人。一荷叶秀挺,露出水面,生机蓬勃。后来宋词人周邦彦用三句来写荷叶,形象飞动  相似文献   
9.
唐玄宗李隆基(明皇)和杨玉环(贵妃)的故事,在马嵬惊变不久,就广为流传了.元稹“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只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灯影》)诗可证.元和元年(八○八)十二月,白居易在盩厔县写成“一篇长恨有风情”的《长恨歌》,李杨故事,更有根有  相似文献   
10.
广义地说,诗,词、曲,都是诗歌。但它们又各自是完全独立的一种文学样式。因此在结构必不可少的用“语”方面,也是各具特色的。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说:“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回不侔也”。“道”,即作品的“主旨”,或叫“作意”。如何表现“道”?他认为,如果“以诗为词”或“以词为曲”,便都“误矣”。也就是说“此路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