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对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精神生活多样化、教育与法律的相互关系作了全面、辩证的论述。深入学习和辩证理解、把握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对于指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存在着种种弊端,难以适应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科学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双重任务的要求。本文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来探索其改革的思路,并从“三个接合点”上提出改革的具体设想:在教学中运用典型实例分析教学法、课堂讨论、师生对话教学法、专题讲座和学生专项主题活动相结合教学法、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社团活动相结合教学法,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而要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最根本的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使全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是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指导,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人才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各国明的多样性也是人类明进步的动力。这一系统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发展动力观,使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获得了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根本要求。它们与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提升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密切相关,内在地统一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矛盾双方的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辩证地阐明了持久战的具体战略战术,论述了战争中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持久战>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指导抗日战争夺取最后胜利的理论武器,对我们今天探讨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列举了当前突出存在的人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上的六种误区,并分别对这些认识误区进行理论上的剖析,探讨其错误实质及危害,以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9.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探索出的思政课"菜单式"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模式,实现了对传统实践模式的超越,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实践证明,它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应有之义。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具体表现.并对导致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主客观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