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悲剧理论在西方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成为了西方文学史上的一门登峰造极的艺术。美国小说家理查.赖特笔下的小说《土生子》无疑是黑人文学史上的一部悲剧小说。本文试用悲剧理论从《土生子》的悲剧特点、产生悲剧的原因以及悲剧留给社会的启示等方面探讨小说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实际工具,因此交际功能是语言的基本特特,在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我们走进辽样一个误区,那就是重语法轻应用,重笔试轻口语。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会读、会写、会说出英语语法结构中的各大块、各要点,却涌用英语与人交流,不能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也不了解别人的所思所想,这就是所谓的“learning about English”而不是“learning English”,这样英语学习就推动了它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黑暗的心脏》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篇中篇小说。主人公库兹在死前所发出的感叹-"恐怖!恐怖!"深刻地揭露了殖民主义的黑暗。本文旨在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探讨《黑暗的心脏》中的后殖民主义思想。库兹死前所发出的感叹揭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殖民主义对被殖民者和殖民者的身心摧残;二是盈利与"仁慈"专制的水火不容。  相似文献   
4.
托妮·莫瑞森作品多处描写了一战后到六七十年代美国黑人独特的消费文化现象。鲍德里亚有关消费文化的理论可以很好地解读莫瑞森作品中与消费文化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即饮食、穿着、娱乐休闲、品牌以及身体消费,分析"大众消费模式"所带来的美国黑人消费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转变,并借此探讨消费对于黑人的符号价值意义和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运用拉康的三界说理论,即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分析美国黑人小说《土生子》中主人公别格的主体建构,集中探讨别格世界里想象界与象征界的相互作用。别格认同美国的主流文化,而这种认同对其心理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的象征界则通过强加各种限制、“阉割”了别格,使其成为美国社会的分裂主体。  相似文献   
6.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论文通过展示“两莫”作品中的外表之丑、自然之丑、语言之丑和意象之丑探讨人物的人生之丑和人性之丑,并最终指出历史之丑是一切丑陋的根源.审丑的目的在于:认识丑——改变丑——通向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