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本文选取了人格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自尊(评定青少年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及自我和谐(评定青少年是否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为研究的突破口来考察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下片断是有位教师在教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趵突泉》第二段的教学过程 :教师 :“这段描写趵突泉的泉水 ,你最喜欢哪一句?谁愿意说说 ,并把你喜欢的理由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 :“‘一溪河水 ,清浅 ,鲜洁 ,’我认为这句很简洁。”教师赞赏地重复 :“简洁。”学生 :“我喜欢‘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的优美意境。”教师发出会心的微笑 :“大家和这位同学一样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优美的意境。”教师 :“大家对喜欢的句子理解得真好。老师最喜欢第三句 :‘假如没有趵突泉 ,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妩媚这个词写得很传神 ,你们怎么体会这一句…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和访谈法调查460名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GWB)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感显高于常模。如专业、网络、学习等客观因素与幸福感没有显性相关,而人格这一主观因素的稳定性、内外向、自尊3因素对幸福感存在显性差异。路径分析揭示,客观因素通过主观因素问接地影响幸福感。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人格的稳定性、自尊和内外向这3个变量是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变量,可以联合预测幸福感变异量的31.6%。研究认为,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特质并达成人格整合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以下片断是一位教师在教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趵突泉》第二段的教学过程:教师:“这段描写趵突泉的泉水,你最喜欢哪一句?谁愿意说说,并把你喜欢的理由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一溪河水,清浅、鲜洁’,我认为这句很简洁。”教师赞赏地重复:“简洁。”学生:“我喜欢‘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的优美意境。”教师发出会心的微笑:“大家和这位同学一样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优美的意境。”……这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话意识”,为她的教育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言语霸权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全盘…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人教版、鲁人版、苏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中《祝福》的练习设计,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如缺乏必要的言语实践标准设计,对"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体现不足,各个题目之间缺乏关联性和层次感,没有有效引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优化练习设计,需要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增强练习设计的目的性;把握语文课程特点,突出练习设计的实践性;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练习设计的实效性;借鉴相关理论成果,实现练习设计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苏娟娟 《新课程研究》2010,(6):81-81,1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强调人在交往中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新型的课堂中思维、技能、知识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使师生之间互动起来,谈一下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7.
苏娟娟  连榕 《班主任》2004,(6):25-26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十次统计调查,截至2002年7月,上网中学生占网民的26.2%,18岁以下的网民由2002年的2.4%增至现在的16.3%.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正逐步以"参与人"的角色体现其在网络社会的主体地位,成为网络及与之相关技术的重要创造者和主要享用者.这样庞大的学生群体参与网络后心理是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享用者和参与者。网络对学生人格发展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是否真如众多传媒所渲染的那样,具有诸多负效应?自尊与自我和谐是判断一个人人格是否健全的两项重要指标,笔者特选取二者作为研究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希望从实证的角度论证网络对青少年人格成长会产生何种影响。◆调查发现上网频率与学生人格发展无必然联系本次调查共向15~18岁的中学生随机发出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5份。之后,我们又与这些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将学生分为3类:经常上网者(每月5次以上,每次时间为3小时以上)105人,偶尔上网…  相似文献   
9.
高师学生的人格发展现状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探讨社会情境变迁中高等师范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及有效的人格教育策略,用EPQ-REC人格问卷调查460名师范大学生.结果显示:男生的精神质和稳定性显著高于常模,女生的掩饰性极显著高于全国女生常模.学业较差的学生精神性、掩饰性高于一般及较好的学生;男生在精神性高于女生;城市生源稳定性高于乡村生源;经常上网掩饰性低于偶尔上网学生;是否学生干部在精神性、外向性都有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提示教育管理者要密切关注社会情境的变化作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在职业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发挥人格的能动力量塑造健全新型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0.
苏娟娟 《教育探索》2005,(11):79-81
小学教师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问卷调查表明:1)教师总体心态较好,这与当前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以及课改极为重视教师主体对课程的参与有关;2)小学教师总体幸福感较好地反映了教师职业关注的升华;3)社会支持维度本科学历教师显著高于中专.这与我国倡导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优化、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及加速教师高学历化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应该进一步强化个体内部幸福感与外部协调相统一的良好心态,促进课改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