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生态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本文从分析和谐社会生态价值本质出发,揭示了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应坚持生态价值原则、生态效益价值标准、生态文明价值目标,同时指出提倡生态思维、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和谐社会生态价值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微博带来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术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多层面的变革,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践,分析了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若干理论问题,并就高校利用微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是一个传播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多层面含义的复杂语境。新媒体语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在理念、过程和方法等方面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语境中,应该把沟通、协商和共识作为基本理念,通过激活、扩散、遵循和坚守的持久循环,综合利用日常维系、情理并举和优势舆论等多种方法,才能把新媒体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坚实阵地。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系及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日益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审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现状并切实予以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系,指出了理想的结构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有之义。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历史超越、对科学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创新发展方面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自觉;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三大文化资源”、贡献“两大价值理念”方面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自信;从道路自强、理论自强、制度自强、社会文明基础自强、对外传播自强等方面赓续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自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只有守正创新,才能更好担当起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历史使命,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即通过思想理论教育把这一理论体系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武器。从传播学视野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把科学定位、传播路径、运行机理和方法创新结合起来,以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网络境域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受众、传播介质和传播信息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传播者互动式为取向的模式、以传播介质多样化为取向的模式、以传播信息平民化为取向的模式,使网络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坚实阵地。  相似文献   
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课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必须使其内化为网民的自觉信仰,外化为网民的自觉行动.为此,在引领中要突出问题意识,体现引领的针对性;坚持正确导向,确保引领的科学性;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引领的整合力.  相似文献   
9.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结合的世界观、个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价值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结合的历史观构成马克思主义和谐实践观的内在特质,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