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德教育,特别是中小学道德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家庭和各级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道德教育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做出贡献,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重大主题,也是变革时代对道德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03年12月26日至28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聚集了来自中央教科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和北京…  相似文献   
2.
变革时代呼唤新型的教师教育,新型教师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当代中国教师角色转化的四大趋势是:从“传授”向“促进”转变;从“权威”向“合作”转变;从“复述”向“研究”转变;从“技术操作范式”向“人性化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大学课堂是知识和思想衍生的基地,是本科教学变革的主阵地。要让课堂成为思想碰撞、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需要师生双方的互相关注和情感联结。互动仪式链中的身体共在、身份认同、关注焦点、情感共享要素吻合了课堂师生互动仪式成功联结的要求,以相互关注的程度和情感能量的强弱,将师生关系分为合作型、强迫型、疏离型、期待型等四种类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师生关系的理论分类。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师生共同投入和创生课程,培养有情有义的“合作型”,为课堂教学排“水”冶“金”;激发师生共同的情感能量,避免相看两厌的“疏离型”;聚焦缺乏能量的“强迫型”,实现静态性“师教生学观”向动态性“共生互学观”转换;关注沉默学习者和“期待型”学习者,强化互动,共同实现课堂革命。  相似文献   
4.
苏林琴 《中国教师》2004,(12):34-35
从2004年11月起,按照上海市教委二期课改的统一要求,上海市小学一、二年级的各学科都将全部取消期中考试,而三到五年级则在取消期中考试的同时引入考查方式去评价学生。据说广东省也正在酝酿出台废除小学期中考试的相关文件。这些举措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诸多讨论,褒贬者都大有人在。其实,对于这样一项新的政策,我们既不能过分地拔高它的意义,认为改革即正确,改革即合理,改革即进步;也不能悲观失望地认为,每一点教育改革的努力对于不乏诟病的教育体制而言,仅是为博我们一笑的小花边而已。毕竟,教育是一项育人事业,其每一…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之后,高等教育领域虽然存在学生缴纳一定的学费才可享受教育资源的现象,但不能就此认定高等教育具有商品属性。高等教育的属性是由高等学校的设立目的、职能及权力属性所决定的。高等学校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履行公共职能的行为表明,公共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学生的人身伤亡事故已经成为困扰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而新闻媒体的介入,又使得学生伤害事故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师)动辄被推上被告席,法院判决的结果又几乎总是学校(教师)受罚、舍财,让人觉得既焦灼又无奈。2002年8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已于同年9月1日施行,以下简称《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作出了具体规范。《办法》在明确规定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侧重从学校投入的角度来考察教育质量。随着高等教育评估理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估范式兴起。这种评估模式要实现评估理念由外而内的转变、评估主体由专家到学生的转变、评估内容由学校投入到学生产出的转变,这是改进高校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之后,高等教育领域虽然存在学生缴纳一定的学费才可享受教育资源的现象,但不能就此认定高等教育具有商品属性。高等教育的属性是由高等学校的设立目的、职能及权力属性所决定的。高等学校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履行公共职能的行为表明,公共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9.
苏林琴 《中国教师》2008,(23):16-19
<正>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是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个专门性文件,对于指导国际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推动世界人权事业的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唤起了世界人民对人权理想的追求。所谓人权,是由权利和人道两个概念构成的。前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学意义上的权利,它由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人们对受教育权的理解更多地是把它作为一项法律规定的权利,而忽略了受教育权与其他权利的内在区别,即作为受教育权核心要素的教育内涵.现代教育具有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内在规定要素,即"以人为目的".因此,基于对"人是目的"教育内涵的理解,受教育权应具备自由、平等和人权等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