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中物理进入新课程改革,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可是,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不断显现出来。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加深的呢?一、教师方面的原因1.教育理念的转变不及时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的推动者,教师本人的素质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教育理念在理论层面上比较容易转变,但在  相似文献   
2.
吴勇  苏永峰 《中国档案》2023,(12):10-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重视档案工作,2003年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对档案工作提出了“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论述。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各级档案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三个走向”的深刻内涵,以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加强档案治理、资源、利用、安全体系建设,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相似文献   
3.
鼓励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如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教学中,大都采用教师给出命题,学生进行证明、记忆并应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建立等腰三角形模型,自己动手画图测量、动口表述,得到相关结论,就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可在学生得到“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  相似文献   
4.
苏永峰 《成才之路》2009,(24):49-50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转变为相互调适取向,课程实施的缔造取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转向必然要求在教学研究制度中加大校本教研的权重,但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原有教学研究制度结构中权重过低,与因课程实施取向转变而产生的加大这种权重的需要之间产生了冲突,使教学研究制度陷入结构性困境。无疑,校本教研成为摆脱这种困境的必然选择。因此,必然创新现有教学研究制度,走向校本教研。这种以“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特征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校本教研”更加适合于农村中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掀起了数学教改的热潮,教改成果不断出现,这是很令人鼓舞的。笔者近年来对我国数学教改的理论与实践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发现在取得教改成果的同时,由于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数学教改未能全部按计划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教改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必要提请教育界人士引起重视的困惑,这些困惑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数学教改便难以寻到走上正轨的出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