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这儿要说的“俱”与“具”,是就它们在文言里作“范围副词”使用的情形而论的。这两个词的读音,今天完全相同:jù;而它们的古音却不尽同:“俱”是“见”母“侯”部,“具”是“群”母“侯”部。从使用频率上看,它们较多用作副词表范围,且意义相通,都有“全”、“都”的意思。因此,王力先生把它们列为同源词(见《同源字典》1987年版184~185页)。这两个词不仅古音有别,就是用作范围副词,也是有别的。一般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论的“中性词”,是指汉语词汇学里感情色彩意义下的相对于“褒义词、贬义词”而言的并与之并列的那个中性词。它既不指普通语法上的与“阴性、阳性”并称的“中性”之词,也不指汉语词汇学中语体色彩意义下的“口语”和“书面语”都可用的所谓“通用词”①的那种“中性”②之词。  相似文献   
3.
我不大赞同洪老师对《丑石》一文的看法。《丑石》的观点并没有错。理由是,“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不应看作《丑石》的“观点”(即中心),而“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才是《丑石》所要“宣扬的观点”。退一步说,纵使“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诚为《丑石》的观点,那也是不错的。作者并非蓄意混淆“美”(是)与“丑”(非)的界限,而制造混乱;谁也不会作“凡是丑的,都是美的”这样的误解。作者要说的  相似文献   
4.
例不十,法不立兰州铁路局格尔木办事处教育组苑真“例不十,法不立。”这是条故训。历来为语言研究者奉作信条。它的意思不外乎:一个结论的得出,必须是在丰富翔实的语料基础之上,而且该结论对于它所概括的一类现象要具有周遍性,不能以偏概全。这样,才能保证结论的正...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的阅读中,间或看到有作者为了“省俭”,在注释性的文字里不写出刊物的具体名称,而代之以“载(见)本刊(贵刊)×年×期”的形式。兹引两例:《大乌龟哪里去了》一文所写的事情,有人认为是“把戏弄和侮辱他人作为自己的乐趣”(见杨峻岩《教会学生“透视”“挖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