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辩证逻辑”的规律与形式逻辑的规律的表述冲突,一直是个难题。本文提出辩证语义运动、语用规律与语义规律由性质实在论上升到关系实在论等主张,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解与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上看,"三生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性教育,是让人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人生教育,是通过关爱人的生命成长、激发生命价值从而惠及社会良性发展的教育,也是人才和人格形成的生命动力之基础教育。"三生教育"的深层底蕴,应当深入到人的生命理性、生存理性、生活理性中去,这样就会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共人本主义哲学精神结合进来,即通过"每个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而实现"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的、既是个体的又是公共的人本价值精神。"三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心理维、理念维、事实维,是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三大驱控要素,在思维中形成一个可比喻为纵、横、竖的三维驱控结构,它们从三个维向上驱控着思维的具体活动,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重点讨论了由事实维主导的客观实证思维方式,主要有:客观实证与逻辑推演、具体科学与科学理论、行为预期与反馈实效等六种思维方式。并强调实证思维的改进在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在对原始思维的本质的描述中,人们提出了具象、心象、意象等概念。然而,它们的涵义却模糊不清。文章根据笔者提出的原始思维由“对象维、主体维、观念维三维混成”这一思想,探讨了具象、心象、意象的应有涵义,指出它们在结构上分别对应于对象维、主体维与观念维,因而,三个概念只是对原始思维的不同侧面的揭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逻辑上论证了原始思维是通过直感确认和直感相关进行思维整合的直感整合思维。直感整合的“逻辑”依据是感受同一性,它既有某种“逻辑”,又不符合逻辑,本文称之为直感逻辑。它的基本规律是灵实相关律,互渗律和直感同一律。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人本原理出发,可推出其在应用伦理学领域的体现在于对人生的关怀,即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关怀。“生命、生存、生活”是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就是“三生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三生教育”是教育观念的重大创新,把它建立在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基础上是至关重要的。人本理性哲学与“三生教育”是深度相关的,是“体”与“用”、根与叶的内在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诸多本体论观点,这主要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不同所致。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本体论,是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人的个体生命不是单子,而是以个体性与类本性的辩证关系为根基的一系列辩证本性。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原,可以直接或间接推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8.
美是融心物于一体的形态。如何从客观性立场上界说美的心物一体性,是一直困惑人们的问题。本文提出:这样心物一体的形态,是事物人心在其规定情境中相互作用的作用方式,反应方式所组成的效应化的状态,即效应形态,而非事物的本来属性。在效应形态中,事物突破了其物与物、心与物之间的界线(物的东西有其神态特征,心的东西有其物态特征),将二者融为一体。审美世界的物质就是这突破了物物界线和心物界线的效应形态所组成的效应化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原始思维的内在机制,在于以对自体内部的心灵、情欲、观念的直感,直接作为体察、理解、想象外物的依据,即以内直感直接释解外直感,从而形成对于外物的泛生、泛灵、泛情的万物有灵观念。由于这个观念成为原始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因而在以内直感释解外直感,必然产生灵实相关的思维活动。这是由原始思维的内在机制所决定的它的本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全部人类学哲学理论赖以出发的存在论基础,是从人的自然存在到人的社会存在,人的社会存在在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存关系的存在。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存在论基础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实践,而是人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中通过人的历史运动而实现的社会存在。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在他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奠定的人类学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