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苗飞 《大观周刊》2013,(10):119-119
绿色生态是人们一直关注着的话题。现如今这个话题被越来越多地提及,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进步,人口的增长,全球生态失衡状态严重,污染无处不在,人类对矿物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能源枯竭的危机愈发严重。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建筑师,在生态问题被广泛关注的今天,更应该将绿色荣誉到建筑设计中,通过设计带领全民走向绿色环保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本科教学阶段"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图像滤波算法内容的教学方法。针对图像降噪滤波算法种类多、差异性及互补性强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以突出算法的应用性能和特点,增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及实际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4.
俗话说"教有常法,而无定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随着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对象存在的个性差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创新、变革,因为只有创新才有活力。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认真研究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顺应学生的审美认知和感受过程,综合多种教学方法,把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蕴含的美传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苗飞 《教师》2013,(11):71-71
音乐综合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合理地进行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然而,当观看完一幕幕热闹非凡的公开课后,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是音乐课吗?这是不是偏离了新课程的轨道?那么,我们应如何找回迷失的音乐课,在我们的音乐课中做到以音乐为本呢?  相似文献   
6.
苗飞 《教师》2013,(10):10-10
音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个体文化的成果——人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就是凭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来进行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的教育,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育,以美辐射,把音乐教育渗透到其他教育中去,充分利用美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7.
苗飞 《教师》2013,(25):86-86
音乐“艺术表现”表现课型就是充分地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创设生动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主体实践、真实体验,打开学生心灵之门,促进师生、生生间、学生与生活、学生与教材间的交流对话,实现“感知、体验、表现”一体化,促进学生的成长。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艺术表现”课型。  相似文献   
8.
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要让学生在音乐熏陶中实现审美通感能力融合发展,从而有效提升音乐育人效益。应明确音乐审美通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审美通感能力的教学目标,依据“知、情、意、行”审美过程和教学内容分布特点,构建“音乐认知”“音乐怡情”“音乐炼意”“音乐笃行”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通感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