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03篇
科学研究   4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数字馆藏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数字馆藏的概念及构成重新作了分析,指出数字馆藏评价包括对馆藏数字资源和数字资源存储系统的评价,而对馆藏数字资源的评价又包括对数据库、网络资源导航和其它数字化文献的评价。进而对数字馆藏存储系统的评价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职业生涯周期是一个动态的涨落过程:教师在应对来自个人和组织环境两方面影响的过程中,在各个阶段来回转换。-在职业生涯周期的8个阶段中,热情与成长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鼎盛期,教师成果最多、贡献最大的阶段。作为职业生涯的最高阶段,并非每个教师都能到达这个阶段,即使到达,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也会因为教师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读大书”的教育经历,使他获得了学校教育无法养成的多种智慧、能力和品质。他“读大书”的教育观念蕴含着中国传统“天人舍一”的文化精神,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在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下,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强调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语文教学尤其是在阅读教  相似文献   
5.
“磨课”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由理论走向实践的绿色通道,是他们在教学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自我的镜子,同时也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收集而得的武夷山植被及其他一些资料,对黄岗山有关中山草甸及旗状树的成因及海拔1100—1700米之间的植被类型定位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远工程的实验学校分布区域广泛,由于历史因素、地理环境以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农远工程的应用发展也体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为了分析农远工程在不同区域应用发展的差异,探索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剖析问题,归结原因,以求发现“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本文针对全国七个省份共100所学校进行深入调研,从应用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在对收回的调查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后,从信息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学校资源应用、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师资科研以及学生学习态度七个方面展开比较,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和交叉列表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本文总结出了造成“农远工程”发展过程中区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为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实施教育行为的重要主体,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情感开发以及良好人格品质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民群众对子女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越发受重视。  相似文献   
9.
苟喜钱 《成才之路》2011,(13):66-66
新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要多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产生真知灼见,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染、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生成新知识。让我们的教师与新课程改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手段。科学有序、层层递进的设问,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对于课堂提问还存在一些认识和技术上的问题,本人就初中地理课堂提问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