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1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评《阶梯型课程引论》郝德永课程作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正如泰勒和理查德在其《课程研究入门》一书中所言: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2.
文化性的缺失——论课程的文化锁定逻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郝德永 《外国教育研究》2001,28(2):28-32,55
本文从目的论、功能论、方法论层面分析了课程的文化锁定逻辑及其造成的课程文化性缺失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开始把师资培训工作的重心由50年代的重职前培养转移到职后培训上来。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适应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科技的发展是制约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也制约着教师培训的内容、结构及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物化周期大大缩短,它不仅要求学校教学内容现代化,充实新的科学知识及理论体系,而且还要求教学方法现代化及教育观念现代化。这就使“一  相似文献   
4.
课程治理体制决定课程治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组织与方式、权力与责任、路线与机制,是课程改革发展须首先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在当代课程治理体制研究中,从统一转向分散,成为课程治理体制改革的最强声音;实现多元权力共享与多元主体共治,成为课程治理体制建构的最大共识。多元权力共享与多元主体共治是当代课程治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却需规避因对“分权论”与“共治论”的过度诠释而引发的弱化国家治理权力、地位与作用的误判与误导问题。课程具有鲜明的国家属性、意志与逻辑。课程治理属于国家职能,是国家事权、公权。推进课程治理体系现代化,迫切需要遵循国家逻辑,构建课程治理的国家体制,即国家主导与统筹的多元性、垂直型、一体式课程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 ,使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过度化”的警示出发 ,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内部障碍 ,提出在大众化时代 ,高等教育的发展逻辑必然向可雇佣性的人才培养逻辑转换  相似文献   
6.
7.
主体性道德教育:意蕴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代主体性哲学视域,深入考察和反思当今学校道德教育陷入低迷和失效的症结所在。规约化的行为控制机制、知识化的道德智慧追求、模塑化的道德教育逻辑是传统道德教育中学生道德主体性缺失的主要病理表征。培养和塑造师生的主体意识、生成和提升生活世界的道德智慧、理解和对话的多元价值选择则是其走出困顿、提高实效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论模糊管理对中小学课程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管理不是不管理,更不是糊涂管理,而是科学与人文统一、理性和非理性交融的文化管理。模糊性已成为现代中小学课程管理必须处理的重要对象,有必要在课程管理实践中试行模糊型课程管理。实施模糊型课程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尽可能减少硬性控制和具体指示,创设一个平等、研究和相对开放的管理空间。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现实中存在着对教育学的种种歪曲和误解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不受重视 ,甚至不被承认 ;它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位置 ,没有自己的科学化逻辑与依据 ;它的现实性存在依据更多的不在于其丰富、深刻的理论 ,而在于指令、方法与技术。因此 ,反思教育学的状况、拯救教育学的命运 ,是今日教育学探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习是在不断意识到自身不完善的基础上,逐步走向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实践。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超越“占有式学习”,建构“对话型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